[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高速PCB信号插入损耗的内层表面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3028.8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6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杜红兵;孙梁;傅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2 | 分类号: | H05K3/02;H05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育增 |
地址: | 523127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层 信号插入损耗 内层表面 内层芯板 铜离子 铜原子 铜面 芯板 氧化剂 防氧化处理 表面形成 还原处理 酸洗处理 提升信号 铜层表面 氧化处理 粗糙度 压合板 有机膜 插损 内层 涂覆 微蚀 压合 固化 制作 还原 | ||
一种降低高速PCB信号插入损耗的内层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含内层图形的内层芯板,该内层芯板包括PP及压合在PP正反面的铜层;(2)、表面处理,对内层芯板进行酸洗处理;(3)、调节处理,在铜面上形成铜离子膜;(4)、氧化处理,在内层芯板的铜层表面涂覆氧化剂,将铜层的铜原子氧化成CuO、Cu2O;(5)、还原处理,将铜层上的铜离子还原成铜,(6)、防氧化处理,在铜原子表面形成一层有机膜;(7)、制作压合板。本发明提高铜层与固化片之间结合时的牢固程度。所制得的PCB铜面微蚀量小,有效降低铜面粗糙度,提升信号插损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CB生产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高速PCB信号插入损耗的内层表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高频电流在导体的截面上并非是均匀分布的,导体内的磁场会使电流趋于导体表面,这种电流分布会使导体的电阻大大增加,传输线中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PCB业界在压合前会通过增加铜面粗糙度的方式增加层间结合力,一般采用棕化处理,整个棕化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超声波浸洗→酸洗→水洗→碱洗→DI水洗→预浸→棕化→DI水洗→烘干,采用传统的棕化工艺处理后的铜面粗糙度的Rz一般大于1.9μm。而传输线的铜面粗糙度值过大严重影响信号损耗,电气特性受趋肤效应影响明显,降低产品的品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高速PCB信号插入损耗的内层表面处理方法。
一种降低高速PCB信号插入损耗的内层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含内层图形的内层芯板,该内层芯板包括PP及压合在PP正反面的铜层;
(2)、表面处理,对内层芯板进行酸洗处理;
(3)、调节处理,在铜面上形成铜离子膜;
(4)、氧化处理,在内层芯板的铜层表面涂覆氧化剂,将铜层的铜原子氧化成CuO、Cu2O,铜层表面的铜原子变成铜离子;
(5)、还原处理,将铜层上的铜离子还原成铜,进而使得铜层表面的铜形成纳米球状颗粒的绒毛;
(6)、防氧化处理,在铜原子表面形成一层有机膜,保护铜面,完成处理后,将内层芯板进行烘干;
(7)、制作压合板,叠合内层芯板和半固化片,并在高温高压下压合制成压合板。
进一步地,在步骤(7)之前,测试芯板的铜面粗糙度,当测量的结果符合要求时,内层芯板流入到下一工序中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涂覆时,氧化剂温度为75℃~85℃,处理时间为4min~6min。
本发明降低高速PCB信号插入损耗的内层表面处理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铜面上生成一层光滑均匀的CuO/Cu2O的扩散层,然后还原成金属Cu,进而使得铜层表面形成纳米球状颗粒,形成的绒毛有助于铜箔和树脂间物理键合,提高铜层与固化片之间结合时的牢固程度。所制得的PCB铜面微蚀量小,有效降低铜面粗糙度,提升信号插损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更清晰地表示出来,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高速PCB信号插入损耗的内层表面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含内层图形的内层芯板,该内层芯板包括PP及压合在PP正反面的铜层;
(2)、表面处理,对内层芯板进行酸洗处理,去除内层芯板表面的杂质,保证内层芯板的铜层表面洁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30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