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地下停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3475.3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8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徐佳怡;刘扬;朱拭坤;李勇威;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28;E04H6/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停车装置 停车位 车辆进出 停车盘 导轨 停放 停车系统 支撑架 多层 中小型汽车 圆心 机械结构 循环旋转 圆筒结构 控制器 智能 可升降 地下 取车 取出 停车 穿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地下停车系统,包括圆筒结构的停车装置和连接所述停车装置的控制器,所述停车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设于支撑架内的多层旋转停车盘,所述旋转停车盘上设有围绕圆心一圈排列的多个扇形停车位,每个所述停车位中都设有导轨;所述停车装置中设有穿过所述旋转停车盘中心且可升降的车辆进出装置,所述车辆进出装置通过所述导轨从停车位中停车和取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多层循环旋转式机械结构,每层可以停放多辆中小型汽车,每层的每个停车位都安放导轨,利用中间的车辆进出装置进行车辆的停放和取出,占地面积小,停放车辆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停车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地下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调查,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54亿辆,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汽车总量的15%。私家车总量超过1.05亿辆,每百户家庭拥有25辆。2014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与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相比,停车位的配置却滞后很多,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停车的需求。在城市车水马龙的繁华背后,交通道路拥堵,随意停放车辆,停车“一位难求”成了许多城市急需要面对的问题。
目前的城市停车现状包括:停车位缺口大,公共交通设施不健全,停车位供需矛盾导致停车位价格不断上涨,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偏低等。
停车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1.规划方面的问题:从规划来看,全国各大城市对各类建筑车位的配建标准仍显滞后,远远不符合增加的车位需求。从停车位购买来看,购买者花高价购买了停车位,但却拿不到任何车位的产权证明,停车位产权不明晰。2.管理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停车位定价体系混乱,比如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差价不明显,甚至路内停车价格低于路外停车场的收费。路内停车和路外停车时间限制和收费标准不明确,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停车位定价区别不明显,导致需求较大的地区停车位周转不畅,部分停车位长期闲置等现象。另外,存在大量非法的免费停车位,这对合法的收费停车设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3.停车政策、法规问题:目前,停车产业主要由政府调控,因此更应当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完善立法,出台一部国家层面的法律,对停车问题加以规范和制约,使得停车设施产权明晰化,停车规范化,停车设施投资和建设、停车违章处罚等都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4.投资环境问题:停车产业的逐步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的土地使用优惠政策,设立停车设施建设的专项基金,减免停车场建设税金,提供相应的贷款贴息等节省停车场的建设成本,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从城市规划的源头来看,加强对配建标准的研究和完善,促使停车设施与汽车业协调发展。据国际经验,城市停车泊位应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1.2倍,我国城市的规划,合理的车位配比也应实现“一车一位”。
针对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密度大、建设用地紧张的特点,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高技术的机械式立体车库。立体车库安全可靠,主要占用地下资源,能够合理利用空间,在管理上方便快捷,并且能智能的为车主提供存车时间和数量等车库信息,大大节省了时间。目前,我国机械式立体车库只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等城市兴起,值得在其他城市广为推广,既能满足居住区的需要,也能向写字楼、宾馆、医院、学校、商业区等人流车流密集的地区推广。
进一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立体机械停车,既可节约用地,又可节约投资,已成为住宅小区停车的一种趋势。目前的立体停车的机械结构大致分为:升降横移式、简易升降式、垂直升降式、平面移动式、垂直循环式和巷道堆垛式等六类。上述结构的优缺点如下:
(1)升降横移式
其工作原理是将存取的车辆置于升降机的活动载车板上,机械系统通过横移运动完成程序,驾驶员只在升降平台上交、取车辆。其突出特点在于对场地的适应性好,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空间进行任意组合排列,不受存车规模的限制,缺点在于所占空间较大,不能高效利用空间。
(2)垂直循环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34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智能移车机器人的立体车库
- 下一篇:节能立体车库智能停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