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4144.1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8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梁利清;沈阳武;张斌;左剑;张可人;柳永妍;杨洪朝;陈斐泓;廖凯;徐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株洲华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电流 双馈风电机组 同步分量 次同步谐振抑制 特征值分析 小信号模型 转子 并网系统 参考电流 参与因子 频率信息 系统参数 振荡模态 模态 内环 | ||
1.一种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是:建立双馈风电机组并网系统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确定对SSR模态影响最为显著的系统参数和SSR振荡模态的主要参与因子,在获得转子电流的SSR次同步分量频率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移相变换附加于转子内环参考电流处以快速降低转子电流次同步分量,实现对系统SSR的快速抑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是:建立双馈风电机组并网系统小信号模型时,基于I 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将同步发电机组替换为双馈风电场,对风电场进行等效,分别构建感应发电机模型、风力机传动链模型、变流器控制模型和串联电容补偿线路模型,联立构建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是:对双馈风电机组并网系统小信号模型进行特征值分析,具体包括模态分析,模态频率随着转子内环比例参数以及转子外环积分参数增大而增大,随内环积分参数的增加而减小;模态阻尼随着转子内环比例参数以及内环积分参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外环积分参数的增大而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是:内环比例参数对SSR模态的影响最为显著,内环积分参数的增大将导致SSR模态阻尼的下降,由于转子电流偏差量将直接通过对内环控制参数,当在系统发生扰动激励时,选取转子电流作为输入信号进行附加控制能够快速降低转子电流偏差量,从而有利于系统SSR的抑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是:对双馈风电机组并网系统小信号模型进行特征值分析,具体包括参与因子分析,定子与转子电流、RSC内环状态变量、线路补偿电容电压状态变量对于SSR模态具有较大参与因子,且定子与转子电流对次同步模态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选取转子电流作为附加控制器的输入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是:对转子电流的成分进行分析,确定转子电流的次同步分量引起系统SSR的关键电流成分,引入移相平均控制器对转子电流中的次同步分量进行快速滤除,进而实现对系统SSR的快速抑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是:表达转子电流对应的次同步分量的时域,通过延时n/fn使得转子电流的次同步分量移相半个周期,fn为转子电流SSR模态对应的频率,n为常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是:移相环节的引入使得处理后的转子电流信号与原信号相位相差18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是:对移相后的转子电流乘上对应时间下的加权系数,与转子电流作加权平均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是:平均环节的引入保证在滤除次同步分量的同时不影响转子电流稳态直流量的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株洲华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株洲华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41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最小功率追踪算法的光伏子模块功率差额变换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并网逆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