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失活甲烷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54214.3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7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龙;何忠;郜时旺;肖天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8/72 | 分类号: | B01J38/72;B01J38/02;B01J38/12;B01J38/60;B01J38/62;B01J38/64;B01J38/66;C07C1/04;C07C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烷 催化剂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失活甲烷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该方法是将失活的甲烷化催化剂首先经过一系列的筛分、烧炭、酸洗、碱洗处理得到活化的催化剂载体,再回收利用酸洗后的溶液配制成再生溶液,利用碱洗后的溶液对再生溶液进行改性处理,将活化后的催化剂载体浸渍在改性后的再生溶液中,再通过干燥、焙烧,冷却至常温得到新的甲烷化催化剂,实现甲烷化催化剂的再生;该方法实现了废旧溶液的回收利用,解决了重金属溶液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再生工艺制备出的新的甲烷化催化剂,提高了金属镍的利用率,且催化剂的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和抗积碳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甲烷化反应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失活甲烷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甲烷化反应是一个强放热反应,高浓度的CO甲烷化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会使床层瞬间超温,造成催化剂高温烧结而失活;此外,积碳反应也伴随着甲烷化反应的始终,低温条件下,催化剂微孔内生成大量的丝状碳,当产生足够的压力时致使催化剂颗粒破碎,造成催化剂骨架粉化而失活;而在高温条件下,受热力学控制,甲烷化反应平衡常数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高密度片晶状碳以惊人的速度生成,覆盖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性,降低了甲烷化活性。
目前工业上针对使用后的失活甲烷化催化剂,一般采用高温火法回收其中的金属镍,余渣丢弃或者铺路,其实余渣中仍然残存大量的氧化镍,这使得贵金属回收率低,资源浪费,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中国专利CN103265394采用并联的两个甲烷化反应器,实现甲烷化反应和催化剂消碳再生反应交替进行,但该消碳反应的温度一般在700℃以上,反应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来维持反应器床层温度,且催化剂不能够彻底活化;中国专利CN102451774中先通过碱洗后通过酸洗以实现镍基催化剂的再生,而酸洗后的催化剂表面更容易积碳,致使再生后的甲烷催化剂失活速度更快,且碱洗和酸洗之后的溶液会形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失活甲烷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利用绿色环保的再生技术实现甲烷化催化剂的再生,提高了金属镍的利用率,制备的甲烷化催化剂活性好,寿命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失活甲烷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1)将失活的甲烷化催化剂经过筛分处理,得到机械结构规整的失活甲烷化催化剂,在空气气氛下焙烧,对催化剂进行烧炭处理,将催化剂中含有的金属充分氧化得到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利用酸洗溶液酸催化剂固体,溶解催化剂中的金属氧化物,并分离失去再生性能的组分,恢复催化剂内部的孔道结构;再对酸洗后的催化剂固体再通过碱洗溶液碱洗处理并焙烧后,得到活化的催化剂载体,酸洗溶液酸催化剂固体后得到酸洗金属盐溶液,碱洗溶液碱洗催化剂固体后得到碱洗金属盐溶液;
2)将上述酸洗金属盐溶液和碱洗金属盐溶液分别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杂质固体颗粒,并在酸洗金属盐溶液中添加新的活性组分并配置成再生溶液,用上述碱洗金属盐溶液对再生溶液进行改性处理,使再生溶液显弱碱性,实现溶液的回收利用,且浸渍完成后的溶液经过处理后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将上述活化后的催化剂载体浸渍在该再生溶液中,浸渍完成后将催化剂表面甩干,干燥后经高温处理,冷却至常温后得到再生的甲烷化催化剂。
所述烧炭处理是将失活甲烷化催化剂筛分处理,将机械结构规整的失活甲烷化催化剂置于空气气氛中400℃~600℃焙烧2~10小时以充分烧炭,冷却。
所述酸洗溶液为乙酸、柠檬酸、草酸、硝酸中的一种或几种配成酸性溶液,优选乙酸和柠檬酸,对催化剂固体进行浸渍,其中酸洗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8-1.2%,酸洗溶液与催化剂固体的体积比为5~8:1。
所述碱洗溶液为碳酸钠、碳酸氢钠、氨水、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几种配成碱性溶液,优选氨水和碳酸氢铵,对催化剂固体进行浸渍,其中碱洗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15%,碱洗溶液与催化剂固体的体积比为8~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42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