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烷烃水合制二醇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854835.1 申请日: 2018-07-31
公开(公告)号: CN110773232B 公开(公告)日: 2021-05-28
发明(设计)人: 杨为民;陶桂菊;金少青;何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主分类号: B01J31/22 分类号: B01J31/22;C07C29/10;C07C31/2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烷烃 水合 制二醇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环氧烷烃水合制二醇高性能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所述催化剂是一种纳米笼限域催化剂,表达式为:NC‑[M(Salen)X],NC为具有纳米笼结构的材料;M(Salen)X活性中心,M为金属离子,具体包括Co3+,Fe3+,Ga3+,Al3+,Cr3+,Salen为Shiff碱类衍生物,X为轴阴离子,具体为PF6,BF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环氧烷烃水合制二醇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瓶用树脂、薄膜、工程塑料、防冻剂和冷却剂,还大量用作生产增塑剂、干燥剂、润滑剂等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用途非常广泛(广东化工,2011,38:242)。截至2015年,乙二醇的全球年需求量高达2800万吨以上(http://www.shell.com/business-customers/chemicals/factsheets-speeches-and-articles/factshe ets/mono-ethylene-glycol.html),特别是我国乙二醇的自给率长期不大于40.2%(http://www.chemsino.com/dailynews/newsview.aspx?id=499321cataid=62)。目前工业上主要通过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生产乙二醇,且技术为Shell、SD、DOW三家公司所垄断。为了降低副产物如二甘醇和三甘醇的含量,该技术要求反应在190–200℃、大于1.9MPa以及水和环氧乙烷进料摩尔比(简称水比)为22-25:1的条件下进行,这使得产物中水的含量高达85wt.%以上。除去如此大量的水,需要使用多效蒸发系统并消耗大量的蒸汽(如,当水比为20:1时,生产1吨乙二醇要消耗5.5吨蒸汽),最终导致乙二醇的整个生产过程能耗大、设备复杂、流程长、生产成本高(工业催化,2002,10:3;石油化工,2010,39:562;化工中间体,2009:59)。因此,发展低水比的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技术有望实现节能降耗,其核心是催化剂的研制。

迄今为止,多种催化剂被开发出来,如阴/阳离子交换树脂(CN102372815B;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0,115:2946;RSC Advances,2015,5:2550)、负载型金属氧化物(CN100413579C;Journal of Catalysis,2006,241:173)、Sn沸石(CN104437607B;ACS Catalysis,2016,6:2955)等。然而这些催化剂仍需要较高的水比(≥8:1)或者长的反应时间(≥24h)方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最近一项突破性进展,为大化所开发的纳米笼催化剂FDU-12-[Co(Salen)X](X=OAc-/OTs-)(CN201110070058.X;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2,51:11517;Journal of Catalysis,2016,338:184),其可在水比为2:1的条件下,获得98%以上的乙二醇收率。然而FDU-12-[Co(Salen)X](X=OAc-/OTs-)稳定性差,需要活化,方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这严重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出在低水比和短反应时间下对环氧烷烃水合制二醇具有高的活性和不需活化即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的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低水比和短反应时间下均对环氧烷烃水合制二醇具有高活性和不需活化即具有良好循环使用性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环氧烷烃水合制二醇的催化剂存在所需水比高以及需活化方具有良好循环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在高、低水比和短反应时间下,均对环氧烷烃水合制二醇具有高活性,并且不需活化便具有良好循环使用性,明显优于现有的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可为其他纳米笼限域催化剂的合成提供借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48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