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昆虫解剖皿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5062.9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8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徐秋芳;吴薇;周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剖 昆虫 昆虫组织 制备 培养皿 柔软性 环氧树脂 精细 应用 体式显微镜 透明度 镊子 静止放置 镊子尖端 生理活性 生理盐水 透光性 易清洁 真空泵 滴加 放入 胶面 软胶 光滑 去除 水晶 凝固 清洗 收缩 洁净 消毒 | ||
一种昆虫解剖皿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是将环氧树脂AB混合型水晶软胶的A胶和B胶按照重量3∶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洁净的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入真空泵中去除气泡,水平静止放置,待胶体凝固后得到昆虫解剖皿。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昆虫解剖皿,具有透明度高,不收缩,不起翘,柔软性好,易清洁等特点。解剖皿具有光滑的胶面和一定的柔软性,便于组织解剖时的清洗及消毒,保护精细的解剖镊子尖端不被损坏,且解剖皿透明度高,在体式显微镜下使用时透光性好,特别适合采用精细的解剖镊子进行昆虫组织的解剖。应用此解剖皿进行解剖时,先在解剖皿上滴加生理盐水,再进行昆虫组织解剖,可获取有生理活性的昆虫组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解剖皿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昆虫解剖学领域。
背景技术
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群体,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以水稻上重要的农业昆虫稻飞虱为例,稻飞虱可通过刺吸水稻汁液,引起“虱烧”等症状,造成水稻减产。此外,稻飞虱还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齿叶矮缩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其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甚至高于昆虫本身的危害。
对昆虫特定组织进行解剖和研究对解析昆虫的致害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的植物病毒约有1100种,其中约80%的植物病毒依赖媒介昆虫进行传播,部分昆虫可将病毒传递到后代。持久增殖型植物病毒通过昆虫取食进入食道、穿过中肠微绒毛侵染上皮细胞并建立初侵染点,增殖后穿过基底膜到达肠道表面的肌肉细胞,随后沿着肌纤维扩散到整个消化道,释放到血淋巴,侵入唾液腺,随昆虫取食进入植物韧皮部。通过组织解剖和免疫荧光标记等研究发现,叶蝉的共生菌Sulcia可以与水稻矮缩病毒直接发生相互作用,并携带病毒经过上皮组织进入叶蝉卵母细胞[1],番茄黄曲叶病毒及水稻条纹病毒的病毒粒子可以与介体昆虫的卵黄原蛋白(Vg)互作,侵染卵母细胞,从而进行垂直传播[2,3]。此外,通过对灰飞虱脂肪体、血细胞、卵巢等的解剖和研究发现,灰飞虱雌虫血细胞可产生丰富的Vg并最终介导RSV通过卵传播[4]。
当前,对昆虫的组织获取一般是通过使用化学固定液对虫体进行固定,可能会影响其生理活性。对于体型较大的昆虫其组织解剖相对简单,而对于体型较小的昆虫,解剖则需要在体式显微镜下使用精细的解剖镊子进行解剖。如稻飞虱成虫体连翅长大多数仅为3~5mm,其组织如头、中肠、脂肪体等体积则更小。由于解剖镊子前端非常尖细,直接在坚硬的培养皿上进行解剖很快会导致镊子前段弯曲,进而无法使用。本发明针对昆虫组织解剖中存在的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昆虫解剖皿的制备方法,利用这种解剖皿进行昆虫组织解剖,解决了体型较小昆虫的组织解剖时对镊子造成损伤的问题,在解剖皿上滴上生理盐水后进行昆虫组织解剖,可模拟昆虫体内环境,保证昆虫组织的生理活性,用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Jia D,Mao Q,Chen Y,Liu Y,Chen Q,Wu W,Zhang X,Chen H,Li Y.WeiT.Insect symbiotic bacteria harbours viral pathogens for transovarialtransmission.Nature Microbiology,2017,2:17025.
2、Wei J,He YZ,Guo Q,Guo T,Liu YQ,Zhou XP,Liu SS,Wang XW.Vectordevelopment and vitellogenin determine the 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ofbegomoviruses.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7,114(26):6746-67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50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