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沉井的纠偏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55115.7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叶香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香竹 |
主分类号: | E02D23/08 | 分类号: | E02D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井 纠偏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井的纠偏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沉井周围布置出泥孔,出泥孔直径为0.15~0.3m,主迫降方向出泥孔间距为0.8m,侧迫降方向出泥孔间距为0.8~1.3m,侧迫降方向出泥孔离主迫降轴越近间距越小,相邻侧迫降方向出泥孔间距沿侧迫降轴依次减少,减少幅度为50~100mm;吸泥时采用间隔施工,即按照顺序将出泥孔进行编排,先施工奇数顺序的出泥孔,再施工偶数顺序的出泥孔;吸泥施工根据纠偏量情况进行安排,每次纠偏量小于或等于5cm,当目标纠偏量较大时,采用多轮吸泥施工工艺,相邻轮吸泥施工时间间歇不少于30min。本发明操作工艺可靠,纠偏效果好。
本申请是申请号201611189590.2的分案申请,母案名称为《沉井的纠偏方法》,母案申请日为2016年12月13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井的纠偏施工方法,适用于市政领域。
背景技术
沉井施工不当会引起沉井倾斜事故,在倾斜沉井的纠偏过程中,掏土法是传统的纠偏方法。但目前所采用的掏土工艺大多需要先开挖作业井或者作业槽,然后在作业井或者作业槽内用各种方法向沉井边缘进行掏土,辅助工作量较大且纠偏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施工会因作业井或者作业槽内积水而变得困难。可以采用吸泥方式对沉井倾斜部位进行应力卸除从而达到纠偏效果,在这个工艺中吸泥封闭措施是否有效关乎纠偏成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沉井的纠偏施工方法,解决沉井纠偏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中在沉井周围布置出泥孔,出泥孔直径为0.15~0.3m,主迫降方向出泥孔间距为0.8m,侧迫降方向出泥孔间距为0.8~1.3m,侧迫降方向出泥孔离主迫降轴越近间距越小,相邻侧迫降方向出泥孔间距沿侧迫降轴依次减少,减少幅度为50~100mm。
出泥孔深度与纠偏效果密切相关,为此进行了大量试验情况,表1为出泥孔深度与沉降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出泥孔深度增加,沉降逐渐增大,增加至一定幅度沉降趋于平稳。
根据大量试验结果,综合经济因素,出泥孔深度根据土质情况确定,当沉井底部为粘土时,出泥孔深度为沉井底部以下2m;当沉井底部为粉土时,出泥孔深度为沉井底部以下1.5m;当沉井底部为淤泥质土时,出泥孔深度为沉井底部以下1m;当沉井底部为砂土时,出泥孔深度为沉井底部以下0.5m。
表1出泥孔深度与沉降关系
吸泥时采用间隔施工,即按照顺序将出泥孔进行编排,先施工奇数顺序的出泥孔,再施工偶数顺序的出泥孔。
吸泥施工根据纠偏量情况进行安排,每次纠偏量小于或等于5cm,当目标纠偏量较大时,采用多轮吸泥施工工艺,相邻轮吸泥施工间歇时间不少于30min,避免土体失稳。
施工出泥孔的钻杆带有吸气管、吸泥管和充气管,钻杆下部安装橡皮袋。待钻杆钻到出泥孔底部,再提升0.6m,对钻杆下部的橡皮袋进行充气,气压为0.3~0.4MPa。橡皮袋起了封闭出泥孔的作用,再在橡皮袋上面填塞粘土进一步密封,粘土填塞厚度为0.3~0.4m。然后启动与钻杆吸气管相连的空压机,橡皮袋以下的空隙形成负压,待负压达到75~85MPa时关闭空压机,启动与吸泥管相连的虹吸式吸泥机进行吸泥操作。
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孔变形等因素造成真空度衰减,钻杆提升高度过大真空度衰减会过大。由于密闭气体的压强变化大小与空气体积相关,如果钻杆提升高度过小会造成真空度变化幅度过大,难以维持预期真空度。由于这里钻杆提升高度根据试验确定,表2为钻杆提升高度与真空度的关系,根据表1确定钻杆提升高度为0.6m。
表2为钻杆提升高度与真空度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香竹,未经叶香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51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形沉井防水雨棚
- 下一篇:底板多层大直径钢筋安装体系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