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流体运输软管微创口修复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5326.0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4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卞冬明;黄裕中;张小红;陈军;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裕软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2 | 分类号: | F16L55/16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巍巍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流体运输 修复工艺 微创口 涂覆设备 密封层 创口 修复 使用寿命 酸性液体 依次设置 编织层 口模处 内衬胶 外胶管 圆织机 运输水 糊状 涂覆 渗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流体运输软管微创口修复工艺,所述修复工艺修复用于运输水、酸性液体的流体运输软管,所述流体运输软管由外而内依次设置外胶管、编织层和内衬胶管,所述修复工艺按照下述步骤进行:a、在圆织机的口模处设置一个涂覆设备,所述涂覆设备能够产生三防密封层,所述三防密封层被涂覆时为糊状。本发明所述流体运输软管微创口的孔径范围为≤3mm,所述流体运输软管的工作压力≤2.8Mpa。本发明提供的修复工艺能及时修复渗漏创口的软管,延长流体运输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器材制备领域,更加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针对流体运输软管微创口修复工艺。
背景技术
消防水带是用于火场救火的工具,所在的环境如果遇到暗火或者没有熄灭的灰烬和有火的场合,水带会在2分钟之内就会烫坏而漏水或者损坏,形成小型的创口,导致严重漏水。特别是长距离搬运或者救火地形复杂的坏境,遇到这种情况的概率会更多。消防水带上出现的小创口会延误救火效率,造成消防中的不必要的损失。
普通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创口损坏的情况,一般使用:软管(水带)包布缠绕收紧,或者将水带截断,安装连接转换器,或者直接将软管水带换掉。
这些操作,均会影响液体传输的效果,如果传输的液体含有部分的腐蚀性,还会污染环境。
因此,发明一款可及时修复渗漏创口的软管,可减少资源的浪费,增加软管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针对流体运输软管微创口修复工艺,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修复工艺能及时修复渗漏创口的软管,延长流体运输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针对流体运输软管微创口修复工艺,所述修复工艺修复用于运输水、酸性液体的流体运输软管,所述流体运输软管由外而内依次设置外胶管、编织层和内衬胶管,所述修复工艺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a、在圆织机的口模处设置一个涂覆设备,所述涂覆设备能够产生三防密封层,所述三防密封层被涂覆时为糊状;
b1、当流体运输软管的微创口位于运输软管的底部时,步骤a中涂覆设备产生的三防密封层,在重力作用下,糊状涂覆在流体运输软管微创口的内表面并嵌进编织层中,经过热风烘干后,形成外胶管填充物,将内衬胶管修补段衬入到流体运输软管的内衬胶管的内壁中,经过蒸汽/热空气粘合,完成流体运输软管微创口的修复;
b2、当流体运输软管的微创口位于运输软管的顶部或侧壁时,在流体运输软管内接入压缩空气,步骤a中涂覆设备产生的三防密封层,在空气压力作用下,糊状涂覆在流体运输软管微创口的内表面并嵌进编织层中,经过热风烘干后,形成外胶管填充物,将内衬胶管修补段衬入到流体运输软管的内衬胶管的内壁中,经过蒸汽/热空气粘合,完成流体运输软管微创口的修复。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流体运输软管微创口的孔径范围为≤3mm,所述流体运输软管的工作压力≤2.8Mpa。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所述步骤b1、b2中形成的外胶管填充物表面裹覆编织修补层,形成密封增强层。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修复工艺能及时修复渗漏创口的软管,延长流体运输软管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提供的修复工艺能及时修复渗漏创口的软管,不需要停止软管运输,能连续运输,避免更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裕软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裕软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53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