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银花颗粒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5406.6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3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庐山市环绿时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355 | 分类号: | A61K36/355;A61K9/16;A61P39/02;A61P17/02;A61P29/00;A61P1/02;A61P17/00;A61P17/10;A61P1/12;A61P31/04;A61K13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惠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3 | 代理人: | 陈红燕 |
地址: | 3328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银花 浸提液 沸腾造粒 金银花粉 浓缩液 水浸提 洗脱液 层析 浸提 滤渣 酶提 造粒 制备 浓缩 硅胶柱层析法 浸提液浓缩 中药颗粒剂 梯度洗脱 质量稳定 黄酮苷 绿原酸 洗脱剂 成粒 得率 酶解 水中 清洗 合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银花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颗粒剂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粉碎:将金银花进行清洗、干燥和粉碎得到金银花粉;(2)水浸提:将金银花粉在水中进行低压浸提得到一次浸提液和滤渣;(3)酶提:将滤渣酶解后,采用低压浸提得到二次浸提液;(4)层析去糖:将二次浸提液浓缩,以水作为洗脱剂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符合要求的洗脱液;(5)浓缩:合并一次浸提液和洗脱液并浓缩得到浓缩液;(6)造粒:将浓缩液采用沸腾造粒装置进行造粒得到金银花颗粒。本发明结合了低压提取、水浸提、酶提、层析去糖和沸腾造粒等技术,高得率地得到了绿原酸与黄酮苷含量高、成粒效果好和产品质量稳定的金银花颗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颗粒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银花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银花,正名为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黄酮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常规方法中通常将金银花制成金银花露或与其它中药一起制成中成药。
“金银花露”是以金银花用水提法或蒸馏法得到,为清火解毒的良品,可治小儿胎毒、疮疖、发热口渴等症;暑季用以代茶,能治温热痧痘、血痢等。金银花露可通过水提法进行提取,水提法的过程通常为:金银花在6-10倍重量的水中,于80-90℃和常压条件下回流浸提1-2小时,浸提完成后过滤,共2-3次,合并滤液,浓缩得到金银花原液。
但是,金银花露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不便于保存、运输和保藏;
(2)有效成分含量比较低,作用较慢;
(3)生产过程比较复杂,设备占地较大,需要进行提取、多次过滤、复配、装罐、杀菌和检测等工序;
(4)对色泽、口味和香味等要求高,生产难度较大。
现有技术中,也有考虑将金银花浓缩液直接造粒得到颗粒,但是存在有效成分得率低、绿原酸与黄酮苷等有效成分含量低和成粒效果不好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结合了低压提取、水浸提、酶提、层析去糖和沸腾造粒等技术,高得率地得到了绿原酸与黄酮苷含量高、成粒效果好和产品质量稳定的金银花颗粒。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银花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粉碎:将金银花进行清洗、干燥和粉碎等工序得到金银花粉;粉碎后的金银花粉易于浸提和过滤,干燥时一般干燥至恒重(如至水分含量10-25%),干燥时温度不能太高,温度太高会影响绿原酸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庐山市环绿时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庐山市环绿时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54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