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床用脂肪干细胞的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8191.3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2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罗盛康;李方伟;汪海滨;陈春霖;方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卫生应急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75 | 分类号: | C12N5/077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单香杰 |
地址: | 51031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管 脂肪干细胞 脂肪组织 胶原酶 注射器 消化 破碎 多次离心 弯折结构 乳头 干细胞 联通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破碎脂肪组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两个不少于两个注射器和连接管,注射器通过乳头与连接管联通,连接管具有不少于一个弯折结构,连接管最小内径3mm。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将脂肪组织破碎后,可以大幅度的缩减消化脂肪干细胞的时间和胶原酶的用量,仅需要20分钟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消化效果,同时获得的干细胞的数量是传统方法的4倍以上;同时多次离心有效的去除了消化用的胶原酶,保证了分离到的脂肪干细胞的安全性,有很大的推广应用的价值和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临床用脂肪干细胞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起源于中胚层,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神经元等多能分化潜能,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言,在体内具有来源充足、取材方便、对人体创伤小等优点,在体外具有分离简单、增殖迅速、生物学稳定等特性,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和广泛关注,目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运用到外胚层和内胚层的组织和器官,如视黄醇色素上皮细胞、肾管状上皮细胞、肝细胞、胰岛样细胞。
虽然,目前脂肪干细胞的制备方法众多,但是,难以统一脂肪干细胞的制备方法,而传统脂肪干细胞制备过程复杂,并且制备中所采用的试剂难以保证其临床安全性,限制其在临床中使用。而传统制备脂肪干细胞需要贴壁培养及提纯,耗时约1月左右,无疑增加患者手术次数,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为此亟需一种可临床用的脂肪干细胞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破碎脂肪组织的装置,及其利用该装置的破碎脂肪组织和提取脂肪干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破碎脂肪组织的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利用所述装置破碎脂肪组织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脂肪干细胞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破碎脂肪组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不少于两个注射器和连接管,注射器通过乳头与连接管联通,连接管具有不少于一个弯折结构,连接管最小内径3mm。
优选地,连接管内径3~5mm。
优选地,所述装置包括两个注射器,连接管具有一个弯折结构。
优选地,弯折结构的弯折角度为60~120°。
更优选地,弯折结构的弯折角度为90°。
利用所述装置破碎脂肪组织的方法,在其中一个注射器中放置待破碎脂肪组织,轮流推注或抽拉两个注射器。
优选地,当所述装置中具有一个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的弯折角度为60~120°时,推注/抽拉速度1~3ml/s,轮流推注或抽拉10~25次。
优选地,弯折结构的弯折角度为90°时,推注/抽拉速度1ml/s,来轮流推注或抽拉10次。
注射器推注并抽拉恢复原位为一次。
一种分离脂肪干细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采集脂肪组织;
S2. 在无菌环境条件下,用含有广谱抗菌药物的晶体液冲洗脂肪组织1~2次,离心,保留上层油脂;
S3. 利用所述方法对步骤S2得到的油脂进行破碎,得到破碎后的脂肪组织;
S4. 将S3破碎后的脂肪组织加入胶原酶溶液,震荡,进行消化,得到消化后的脂肪组织;
S5. 向S4消化后的脂肪组织加入晶体液,离心,保留底部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卫生应急医院),未经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卫生应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81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