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答器数据生成与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58421.6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8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骆永星;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大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答器 数据 生成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答器数据生成与管理系统,其包括上位机、上位机软件;上位机的硬盘空间划分出专属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类输入、输出文件供用户转储、管理及调用;上位机软件据其功能分为三个模块;用户选择工程数据表导入上位机软件后,由编制模块依据应用原则将工程数据表中的数据编制成为报文;校核模块依据设定的校核机制对报文进行校核;管理模块依据相应的管理规定及用户需求对报文进行组织并赋予报文版本;并最终由编制模块输出给用户或需求终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自动完成应答器报文编制和校核,在保证报文正确性的同时提高了报文编制和校核的效率;可自动完成应答器数据版本管理和变更控制,避免了人工作业量大导致的失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答器数据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在CTCS-2、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地面应答器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地面应答器(简称应答器)是一种通过车地信息传输技术,在线路的关键位置,将行车安全相关的关键线路信息提供给车载控制装置,以实现自动化高速安全运行控制的点式设备,分为无源(固定)应答器和有源(可变)应答器。其中无源应答器用于向车载设备提供可靠的地面固定信息,有源应答器用于向车载设备提供可靠的地面可变信息。
应答器发送给车载设备的数据俗称“报文”,包含十分关键的行车安全相关信息。报文中一般包含线路基本参数(如线路坡度、轨道区段)、线路速度信息(如线路最大允许速度)、临时限速信息、车站进路信息、道岔信息、特殊区段信息、链接信息等。这些信息几乎全部来自于工程数据表。工程数据表是由设计院编制、并满足一定格式要求的多个表格,包括应答器位置表、信号数据表、线路速度表、线路坡度表等等。常见工程数据表如图1所示。
应答器报文和工程数据表均属于应答器数据的范畴。
另外,不可或缺的还有“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简称应用原则)。应用原则为铁总发布的标准文件,是应答器数据必须遵循的法则。其中规定了应答器布设位置、该位置应答器发送的信息种类及其管辖范围等。
常见的区间应答器布置和车站应答器布置分别如图2、3所示。区间常见应答器用途有【Q】、【FQ】等,车站常见应答器用途有【JZ】、【FJZ】、【CZ】、【FCZ】等。图中空心三角形表示无源应答器,实心三角形表示有源应答器。应答器均为成组出现,带小竖杠的三角形表示组内序号为1的应答器。
应答器报文在最终应用到现场之前,需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根据应用原则,由工程数据表编制成用户数据包。用户数据包是表格形式的830位报文,可由人工进行查看和编辑。如图4所示。
第二阶段:由用户数据包经过编码形成最终写入应答器的1023位传输报文。传输报文是十六进制数组成的xml文件,仅可查看不可编辑。如图5所示。
这一过程工作量巨大,且必须经过严格的验证确认,尤其是第一个阶段。另外,由于现场情况复杂,报文需频繁变更,给数据管理工作也造成很大负担。
目前,第二阶段的自动化技术已较为成熟,但第一阶段对应的报文生成(包括编制及校核)工作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而数据管理与变更控制则完全依靠人工,以致报文生成的准确度和效率都不够佳。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地进行应答器数据编制、校核及管理的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答器数据生成与管理系统,其包括上位机、上位机软件;
其中,上位机为PC机,所述PC机中,硬盘空间划分出专属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类输入、输出文件,例如,将该上位机软件运行需要及产生的工程数据表、用户数据包、传输报文存储于该存储器中,供用户转储、管理及调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大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交大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84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