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9288.6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7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刘加力;王勇坚;周朝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 43005 | 代理人: | 夏赞希 |
地址: | 413000 湖南省益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菊科植物 修复镉污染土壤 收获 开花期 幼苗 定植 重复 土壤中重金属 磷酸二氢钾 后续处理 环境安全 生长周期 土壤条件 叶面喷施 地下部 尿素液 镉污染 孕蕾 株距 培育 整地 浇水 播种 施肥 观赏 生长 土壤 管理 | ||
1.一种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培育: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一般土壤条件下播种培育菊科植物;
B、定植:至菊科植物幼苗高达到10~13cm,选择镉污染的土壤,整地、定植菊科植物幼苗,保持株距为30~35cm;
C、管理:一般无需浇水和施肥,于孕蕾及开花期等生长旺季,叶面喷施1~3次混合有磷酸二氢钾的尿素液;
D、收获:于8~9月开花期期间收获,收获后的植物包括地上部和地下部;
E、重复:重复步骤B、步骤C,并于来年2~3月再次收获;
F、后续处理:将每次收获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按常规方法灰化,提取金属镉,重复步骤A、步骤B、步骤C、步骤D、步骤E直至选定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含量达到环境安全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管理中,尿素液中尿素的浓度为0.3%~0.5%、磷酸二氢钾的浓度为0.5%~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培育中,培育菊科植物,保持温度23~27℃,种子覆土厚度0.6~0.8cm,保持土壤湿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菊科植物为百日菊或万寿菊或矢车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定植中,所述整地具体包括以下程序:
1)、翻耕:将重金属污染地深挖30~50cm,挖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备用;
2)、调整:向挖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接种重金属活化细菌;
3)、回填:将调整后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回填至坑中后浇水、盖上覆膜,静置7~15天后去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程序2)调整中,所述重金属活化细菌为芽孢杆菌与假单胞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程序2)调整中,重金属活化细菌中芽孢杆菌与假单胞菌以1~2∶1的比例混合,重金属活化细菌的菌液浓度为5.0×107~3.5×108个细菌/ml,每一千克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接种50~100ml的重金属活化细菌的菌液,分1~3次完成接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程序3)回填中,静置分为两次,第一次静置时间为7~10天,第一次静置后去除覆膜,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投放蚯蚓幼虫,浇水后开始第二次静置,第二次静置时间为5~8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管理中,菊科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定期采用电场驱赶的方式捕捉生长肥大的蚯蚓,对捕捉到的蚯蚓焚烧后进行固化填埋无害化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场驱赶的方式是利用蓄电池供电,将正负金属片电极按相距2~3m的间距插入地面,插入深度为20~30cm,形成低压电场使得蚯蚓自动钻出地面,随后手动将其中较为肥大的蚯蚓捕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92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