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径选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1179.8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4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青岛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威尔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洁;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径 选择 系统 | ||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路径选择系统具备:选择单元,其具有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选择与预定电路装置连接的对象物,所述第一整流部使电流流向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整流部使电流流向与第一方向为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第一整流部的两端与第二整流部的两端并联连接以使得各自的整流方向相反;电流产生部,其生成流动于第一整流部或者第二整流部的电流;以及控制部,其控制电流产生部,第一整流部以及所述第二整流部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继电器的通断控制部,所述电路装置与所述对象物的连接根据继电器的通断状态来切换。由此,避免电路装置与特定电子部件或者元件错误地连接。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7-149376号(申请日:2017年8月1日)为基础,根据该申请享受优先权利益。本申请包含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择与电路装置连接的特定电子部件或者元件的路径选择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测定电阻、电容器、线圈等芯片式电子部件(以下称为工件)的电气特性的电气特性检查系统,已知各种种类的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等)。在这样的工件的电气特性检查系统中,对工件的电极抵接探针(probe),该探针连接到测定器。此时,为了提高检查效率,事先抵接与多个工件的各电极相对应的探针。因此,设置了从这些探针中仅选择抵接于成为检查对象的工件的探针并将其连接于测定器的路径选择系统。
图6是表示现有的路径选择系统100的构成的图。如图6所示,现有的路径选择系统100构成为具备选择单元101、电流产生部102、表示部105以及控制部106。图6还图示了设置在路径选择系统100之外的测定器103、和作为检查对象的工件W1以及工件W2。选择单元101是选择与测定器103连接的特定工件W1、W2的单元,具备8个电磁继电器RL11、RL12、RL13、RL14、RL21、RL22、RL23以及RL24。
电磁继电器R11具备:具有电磁线圈Rc11的通断控制部、以及具有机械触点Rs11的路径通断部。电磁线圈Rc11产生与被施加的电流相应的电磁力。在没有对电磁线圈Rc11施加电流的情况下,机械触点Rs11例如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呈断开状态(OFF)。另一方面,在对电磁线圈Rc11施加电流时,机械触点Rs11在由通电所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下成为闭合状态(ON)。而且,当停止电流的施加时,再次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回到断开状态(OFF)。关于其他的电磁继电器RL12、RL13、RL14、RL21、RL22、RL23、RL24,也是同样的。在此,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电磁继电器的记载顺序定义为RL11、RL12、RL13、RL14、RL21、RL22、RL23、RL24。而且,例如在汇总表示RL11、RL12、RL13、RL14时记载为“RL11~RL14”。另外,在汇总表示除RL11之外的所有电磁继电器时记载为“RL12~RL24”。关于电磁线圈Rc11、Rc12、Rc13、Rc14、Rc21、Rc22、Rc23、Rc24以及机械触点Rs11、Rs12、Rs13、Rs14、Rs21、Rs22、Rs23、Rs24,也是同样的。
电流产生部102具有对电磁线圈Rc11~Rc24、发光二极管D1以及发光二极管D2施加电流的功能,具备10个驱动器DRV1~DRV10。对驱动器DRV1~DRV10连接有恒定电压V+。另外,驱动器DRV1~DRV10分别由控制输入DC1~DC10单独控制。由此,驱动器DRV1~DRV10的输出DS1~DS10被设定为恒定电压V+,或者被设定为高阻抗状态(HZ)、即不与任何地方电连接的状态。关于控制输入DC1~DC10的逻辑与输出DS1~DS10的设定之间的关系,将会在后面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威尔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京威尔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11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