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析流体速率与性质对页岩储层伤害性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61557.2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6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韬;荆铁亚;王金意;张健;张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向力 质量流量计 反应箱 注液管 储层伤害 阀门连接 注水导管 废水管 压力计 注水泵 页岩 流体 伸入 出口连接 一端连接 重复测量 挡板 加压面 孔隙度 排液管 排液室 渗透率 注液室 长轴 垂向 废液 平行 分析 | ||
1.一种分析流体速率与性质对页岩储层伤害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水导管(1),注水导管(1)通过第一阀门(2)和导管连接注水泵(4)的入口,注水泵(4)的出口通过导管连接第一质量流量计(8)一端,第一质量流量计(8)的另一端连接注液管(9)的一端,注液管(9)的另一端伸入反应箱(10)一端的注液室,反应箱(10)另一端的排液室通过排液管(19)连接第二质量流量计(20)的一端,第二质量流量计(20)另一端通过第二阀门(22)连接废水管(23)的一端,废水管(23)的另一端伸入到废液罐(24)内;反应箱(10)一端的注液室与反应箱(10)另一端的排液室之间放置样品,反应箱(10)上下分别为第一侧向力泵(11)与第二侧向力泵(12),样品长轴与第一侧向力泵(11)、第二侧向力泵(12)加压面平行;第一侧向力泵(11)与第二侧向力泵(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计(13)与第二压力计(14);注液管(9)与样品之间设置垂向挡板(15),挡板(15)通过固定螺栓(16)固定在反应箱(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流体速率与性质对页岩储层伤害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泵(4)与质量流量计(8)之间连接缓冲室(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流体速率与性质对页岩储层伤害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泵(4)提供0-1.0MPa范围内的注水动力,注水动力可调节,调节精度为0.01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流体速率与性质对页岩储层伤害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向力泵(11)与第二侧向力泵(12)提供0-30MPa的动力,施加动力梯度为5MPa,第一侧向力泵11、第二侧向力泵12与样品上下面的接触面长轴与液体流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流体速率与性质对页岩储层伤害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力计(13)与第二压力计(14)量程均为0-50MPa,测量精度为1MP。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流体速率与性质对页岩储层伤害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箱(10)一端的注液室与反应箱(10)另一端的排液室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监测器(17)和第二压力监测器(18),第一压力监测器(17)和第二压力监测器(18)的量程均为0-10MPa,测量精度为0.1MPa。
7.基于一种分析流体速率与性质对页岩储层伤害性的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步骤一:选取多块页岩样品,测量对照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
步骤二:检测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组装实验仪器,反应箱(10)一端的注液室与反应箱(10)另一端的排液室之间放置一块页岩样品;
步骤三:放下挡板(15),启动侧向力泵(11)与侧向力泵(12),施加侧向压力;
步骤四:开启第一阀门(2)和第二阀门(22),注入清水或不同配方的压裂液,启动注水泵(4)与第一质量流量计(8),观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步骤五:逐渐调增注水泵(4)动力,待第一质量流量计(8)上示数达到预计数值时,调整固定螺栓(16),抬起挡板(15);
步骤六:启动第二质量流量计(20),待注入流体穿过页岩样品,至第二质量流量计(20)示数与第一质量流量计(8)一致时,关闭注水泵(4),停止第一质量流量计(8)与第二质量流量计(20);
步骤七,取出处理后的页岩样品,测量其孔隙度、渗透率;
步骤八,重复上述步骤二至七,改变注水泵(4)动力与流量参数,获取其余流速条件下页岩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并记录,分析流体速率与性质对页岩储层伤害性的影响;
步骤九,实验后处理,拆卸系统各实验仪器,清洗管路与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15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