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3841.3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5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重寰;朱虹;陆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3 | 分类号: | G06V40/13;G06V10/1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异荣;吴敏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指纹 传感器 模组 及其 形成 方法 | ||
1.一种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指纹传感器;
位于光学指纹传感器上的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用于在具有第一强度的紫外光的照射下实现变色而对特征波长范围的光选择性截止,所述光致变色层在具有第一强度的紫外光的照射下对所述特征波长范围的光具有第一透光率,所述光致变色层在具有第二强度的紫外光照射下对所述特征波长范围的光具有第二透光率,所述第一强度大于等于截止阈值强度,所述第二强度小于截止阈值强度,第一透光率小于第二透光率;
位于光学指纹传感器上的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中还具有油墨颜色材料,油墨颜色材料能够对红色可见光截止,所述油墨颜色材料在所述油墨层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8%~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油墨层上的盖板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中具有光致变色材料;所述油墨层为光致变色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3微米~1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颜色材料的颜色和光致变色材料在第一强度的紫外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在具有第一强度的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够对红色可见光截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光学指纹传感器和所述盖板层之间的粘合层,所述粘合层中具有光致变色材料;所述粘合层为光致变色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的厚度为30微米~10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层位于所述盖板层的外表面、盖板层和油墨层之间、或油墨层和光学指纹传感器之间;所述光致变色层为光致变色镀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颜色和光致变色层在第一强度的紫外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上的光准直器面板;位于所述光准直器面板上的自发光显示面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层位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和所述光准直器面板之间;或者,所述光致变色层位于所述光准直器面板和所述自发光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光致变色层为光致变色镀膜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和所述光准直器面板之间的第一粘合层;位于所述光准直器面板和所述自发光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二粘合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中具有光致变色材料,所述第一粘合层为光致变色层;或者,所述第二粘合层中具有光致变色材料,所述第二粘合层为光致变色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厚度为30微米~100微米;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为30微米~100微米。
16.根据权利要求3、7或14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或无机光致变色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38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