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5307.6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1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何洋;申会员;孔德玉;李洋洋;邵景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33/12;C08L33/04;C08L83/04;C08K9/04;C08K3/36;C08K5/3475;C08K5/3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周娟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配方制得:所述配方至少包括聚碳酸酯、紫外线吸收材料、硅系增韧剂和PMMA/纳米SiO2型核壳结构增韧剂;其中,所述聚碳酸酯、硅系增韧剂和PMMA/纳米SiO2型核壳结构增韧剂的质量比为(75-95):(1-7):(0.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系增韧剂为硅-丙橡胶增韧剂、硅系增韧剂MX-520S、硅系增韧剂MX-550H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MMA/纳米SiO2型核壳结构增韧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
在无氧条件下,将烷基化纳米二氧化硅、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乙醇混合均匀,并加热至65℃-70℃,获得混合液;
向所述混合液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引发剂的混合溶液进行反应,直到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完成,获得PMMA/纳米SiO2型核壳结构增韧剂;所述混合液所含有的烷基化纳米二氧化硅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100:(180-2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月桂酰、偶氮二异庚腈中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吸收材料的紫外线吸收波段为300nm-4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吸收材料包括苯并三唑类耐候剂、受阻胺类耐候剂和三嗪类耐候剂,所述聚碳酸酯、苯并三唑类耐候剂、受阻胺类耐候剂和三嗪类耐候剂的质量比为(75-95):(0.2-2):(0.1-2):(0.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并三唑类耐候剂为紫外吸收剂TINUVIN 360、紫外吸收剂234、紫外线吸收剂THUV-328、紫外线吸收剂UV-326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组合;
所述受阻胺类耐候剂为光稳定剂Uvinul 4050H、光稳定剂TINUVIN770、光稳定剂2020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组合;
所述三嗪类耐候剂为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 1600、紫外线吸收剂三嗪-5、辛基三嗪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还包括:硅系阻燃剂,所述聚碳酸酯与所述硅系阻燃剂的质量比为(75-95):(0.1-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系阻燃剂为FR-Si9805有机倍半硅氧烷阻燃剂和/或聚甲基硅倍半氧烷。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还包括: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IRGANOX PS 802FD;
所述聚碳酸酯、所述抗氧剂1010与所述抗氧剂IRGANOX PS 802FD的质量比为(75-95):(0.1-2):(0.1-2)。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包括钛白粉、润滑剂、色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53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耐热薄壁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阻燃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