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深度狭小空间的精确定位钻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5506.7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8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缪伟民;唐中华;路建军;邓延;方旭东;王红丽;毕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B45/14 | 分类号: | B23B4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深度 狭小 空间 精确 定位 钻孔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深度狭小空间精确定位钻孔装置,用于解决位于高深度狭小空间的待钻孔件的定位钻孔难的问题,包括:第一定位本体,具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本体,具有第二定位孔;第一、二定位本体间隔设置在连接件上并分别与其保持垂直,使得第一、二定位孔为同轴孔;指示组件,设置在第一定位本体上,包括指示针,指示针还位于第一定位孔中并指向第一定位孔的轴向方向;进行定位钻孔时,控制待钻孔件的待钻孔部位以及该待钻孔部分所在的夹持件部位置于第一、二定位本体之间,第二定位本体与夹持件部位的一侧外表面贴合,指示针压向待钻孔部位,当指示针距离待钻孔件边缘的距离满足要求距离时,第二定位孔所在的位置即为夹持件的钻孔孔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辅助定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深度狭小空间的精确定位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夹持件之间的待钻孔件钻孔的需求,受限于夹持件之间高深度狭小空间限制以及精确钻孔需求,使得该类装置的钻孔具有很大难度,例如,大型飞机机翼广泛采用蒙皮壁板+U型梁结构(如附图4-5所示),U型梁置于两蒙皮壁板之间。由于在某些区域需要安装内部设备及传动机构,所以U型梁与蒙皮壁板边缘的距离较大,深度最大可达1m;但两蒙皮壁板间形成的空间较狭小,一般开口宽度仅有0.1m左右。飞机蒙皮壁板装配的基本流程为:骨架(U型梁)定位装配、蒙皮与骨架在装配型架上定位、在蒙皮外表面一侧钻定位初孔、扩孔、铰孔、安装紧固件。一般情况下,为保证蒙皮壁板与骨架的连接可靠,紧固件孔中心最小边距及紧固件间距为2D+1(其中D为紧固件直径,单位为mm),所以需要对紧固件孔位进行精确控制。
目前,紧固件孔位确定的方法主要有:零件上预留定位初孔、手工划线定位、钻模样板定位、装配型架定位器定位以及先进的激光投影定位等。然而U型梁作为骨架零件,在实际安装时与理论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形成这些偏差主要原因有:零件制造误差、装置制造误差、套合零件的匹配性等,尤其在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蒙皮壁板的机翼上,因复合材料的弹性变形、厚度控制难度、表面质量相对较差等因素,骨架的实际位置偏差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紧固件孔位确定方法很难保证孔边距符合设计要求。此外,还采用通过装配时进行现场配钻的方式,需要从两蒙皮壁板形成的空间内部确定紧固件孔位的边距,因操作空间狭小,确定孔位后却无法从内部向蒙皮壁板外表面钻孔,若通过划线、尺寸换算方法进行定位,效率低下而且精度无法精确控制,因此,需要寻求一种适用于高深度狭小空间的高效、精确定位方法。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深度狭小空间的精确定位钻孔装置,采用本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在高深度狭小空间条件下的钻孔的简便、高效、精确定位。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深度狭小空间精确定位钻孔装置,用于位于夹持件之间的待钻孔件的钻孔定位,包括:第一定位本体,第一定位本体具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本体,第二定位本体具有第二定位孔;连接件,第一定位本体和第二定位本体间隔设置在连接件上并分别与连接件保持垂直,并使得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为同轴孔;指示组件,指示组件设置在第一定位本体上,指示组件包括指示针,指示针还位于第一定位孔中并指向第一定位孔的轴向方向;采用装置进行定位钻孔时,控制待钻孔件的待钻孔部位以及该待钻孔部分所在的夹持件部位置于第一定位本体和第二定位本体之间,第二定位本体与夹持件部位的一侧外表面保持贴合,指示针压向待钻孔部位,当指示针距离待钻孔件边缘的距离满足要求距离时,第二定位孔所在的位置即为夹持件的钻孔孔位。
进一步地,指示针伸出第一定位孔设置,并且伸出的伸长量优选为4~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未经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5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选择性试验的渔获物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商品追溯方法、设备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