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扩容判别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7185.4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1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杨艳松;王泽林;张学茹;徐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7/11 | 分类号: | H04L47/11;H04L47/127;H04L4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扩容 别的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扩容判别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实施例考虑到各端口间的差异以及业务需求,提供一种合理的制定扩容门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端口历史运行数据;根据端口历史运行数据,确定链路利用率与所述链路丢包率的对应关系;根据链路利用率和与所述链路利用率对应的链路丢包率,确定各链路利用率对应的拥塞系数预估值,得到链路利用率与拥塞系数预估值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拥塞系数;根据目标拥塞系数及链路利用率与拥塞系数预估值的对应关系,得到目标链路利用率;根据链路实际利用率与扩容门限的关系,判别是否需要扩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扩容判别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网中实际采用的扩容判别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基于链路利用率,对所有端口设定统一的扩容门限,当链路利用率超过该扩容门限时,判别为端口应该进行扩容。实际应用中,设备缓存能力的差异、以及为端口配置缓存容量的差异会使得各端口对拥塞的容忍力有很大不同;端口中承载业务的差异也会使得各端口对拥塞的容忍力有很大不同。若所有端口设置统一的扩容门限,对于某些端口来说,当链路利用率超过扩容门限时,可能还未出现丢包,不需要扩容;而对于另一些端口来说,由于其承载的业务有较高的网络质量需求,当链路利用率未达到扩容门限时,链路质量可能已无法满足业务需求,需要扩容。所以对这些端口来说,统一设置的扩容门限并不合理。
2、基于链路利用率,对不同种类的端口设置不同的扩容门限,即为每种端口设置一种扩容门限。如接入网的交换机端口而言,其扩容门限可以设置为当链路利用率达到45%时进行端口扩容,而对于城域网核心路由器端口而言,其扩容门限可以设置为当链路利用率达到65%时进行端口扩容。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不同业务有不同的流量特征,使得各端口流量的突发程度有很大差异,不同业务该有不同的网络质量需求,使得各端口对突发的容忍能力也有很大差异。为一类端口设置一个固定的扩容门限的方法并不能很好地适配此种差异。因此这种扩容判别方法也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扩容判别的方法及装置,综合考虑到各端口间的差异和各业务间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扩容门限,使得网络扩容的判别更为合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扩容判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端口历史运行数据,所述端口历史运行数据包括至少一个链路利用率与至少一个链路丢包率;根据所述端口历史运行数据,确定所述链路利用率与所述链路丢包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链路利用率和与所述链路利用率对应的链路丢包率,确定各链路利用率对应的拥塞系数预估值,得到链路利用率与拥塞系数预估值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拥塞系数,所述目标拥塞系数用于表征业务对链路拥塞程度的需求;根据所述目标拥塞系数及所述链路利用率与拥塞系数预估值的对应关系,得到目标链路利用率;根据链路实际利用率与扩容门限的关系,判别是否需要扩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扩容判别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预测模块、拥塞评定模块和扩容判定模块。其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得端口历史运行数据,所述端口历史运行数据包括至少一个链路利用率与至少一个链路丢包率;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端口历史运行数据,确定所述链路利用率与所述链路丢包率的对应关系;拥塞评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利用率和与所述链路利用率对应的链路丢包率,确定各链路利用率对应的拥塞系数预估值,得到链路利用率与拥塞系数预估值的对应关系;所述拥塞评定模块,还用于确定目标拥塞系数,所述目标拥塞系数用于表征业务对链路拥塞程度的需求;所述拥塞评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拥塞系数及所述链路利用率与拥塞系数预估值的对应关系,得到目标链路利用率;扩容判定模块,用于根据实际链路利用率与所述目标链路利用率的关系,判定所述端口是否需要扩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71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