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制品及其组装方法和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67452.8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7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周群飞;肖魏尉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C03C27/04;B60J1/00;B32B17/06;B32B7/12;B32B37/12;B32B37/10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栋栋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制品 热熔胶 装配件 玻璃胶 玻璃 组装 固化 热熔胶粘结 大型夹具 对位贴合 限位凸台 等差 耐侯性 粘接力 保压 单用 拉伸 制备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品领域,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玻璃制品及其组装方法和汽车。本发明提供的玻璃制品的组装方法,玻璃与装配件通过设置于两者之间的玻璃胶和热熔胶对位贴合,待玻璃胶固化后完成玻璃制品的组装。该方法利用热熔胶具有固化迅速、成本低廉同时粘接力良好的性能,使大尺寸的玻璃制品的制备无需大型夹具进行保压,热熔胶可以迅速将玻璃与装配件进行定位,同时当玻璃与装配件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空间时,可以保持玻璃与装配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匀,从而避免了限位凸台的使用。配合使用玻璃胶也解决了单用热熔胶时,热熔胶粘结力不强,玻璃制品耐拉伸性能和耐侯性等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玻璃制品及其组装方法和汽车。
背景技术
玻璃由于其易碎性和不易安装性通常会用某种装配件对玻璃进行装配组成玻璃制品后再使用。在玻璃制品的传统装配工艺中,通常在玻璃与装配件之间涂覆玻璃胶,待玻璃胶固化后将玻璃与装配件固定连接为一体。由于玻璃胶的固化时间较长,为防止在固化过程中玻璃和装配件发生相对位移,通常在涂覆玻璃胶并对位后使用夹具将玻璃和装配件固定在一起。结合图1,其具体的装配工艺如下:在装配件7的边缘处涂覆上玻璃胶3,玻璃1与装配件7初步压合,由于在玻璃1与装配件7之间设置了限位凸台8,所以保证玻璃1和装配件7之间的相对距离是相同的;将初步压合在一起的玻璃1与装配件7共同放入夹具内,夹具包括上夹具5和下夹具6,玻璃制品在夹具中间。玻璃1和装配件7放入夹具固定后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夹具5和下夹具6将玻璃1和装饰件7固定,玻璃胶3固化后得到玻璃制品。
汽车和家居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尺寸大于300mm以上的玻璃制品,甚至于1000mm以上。这种大尺寸的玻璃制品如果采用上述传统装配工艺,则需要制作尺寸更大的夹具,才能装入这种大尺寸的玻璃制品,这样就会增加了夹具制作的难度,导致组装轮廓精度降低;夹具尺寸大则更加笨重,在搬运中损耗更多的劳力,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这样的夹具制作成本一定会大大增加,而且大尺寸玻璃制品一般使用玻璃胶进行固定,这种玻璃胶固化时间很长,夹具随产品进行保压,所以夹具需求数量比较多,批量生产性低。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制品及其组装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大尺寸玻璃制品的制备过程中需采用夹具长时间保压,夹具需求量大,批量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制备的玻璃制品轮廓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制品的组装方法,玻璃与装配件通过设置于两者之间的玻璃胶和热熔胶对位贴合,待玻璃胶固化后完成所述玻璃制品的组装。
进一步地,将玻璃与涂覆有玻璃胶和热熔胶的装配件对位压合,热熔胶固化后静置至玻璃胶固化,完成所述玻璃制品的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热熔胶的涂覆方式和所述玻璃胶的涂覆方式均独立地为点涂或线涂。
进一步地,所述热熔胶的涂覆方式为点涂。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胶的涂覆方式为线涂。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的粘结面和所述装配件的粘结面均涂覆有表面处理剂;所述玻璃胶和所述热熔胶通过所述表面处理剂与所述装配件或所述玻璃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处理剂包括DOW 16100A、DOW 43533或DOW 43532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件包括玻璃件、金属件或塑胶件。
一种根据上述组装方法得到的玻璃制品。
一种汽车,包含上述玻璃制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未经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74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