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反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0376.6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2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阳广凤;冯丽娟;穆军;孙静亚;杨桥;张晓玲;刘俊稚;唐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0;C02F3/02;C02F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程自养脱氮 反应装置 进水层 自养脱氮单元 反应器本体 截留 隔离空间 网状隔板 布水管 沉淀层 运行稳定性 侧壁上部 底部连通 工艺反应 提升系统 脱氮系统 脱氮性能 系统生态 依次连通 运行成本 出气口 出水口 硅藻土 进水口 曝气管 生物量 载体层 自养 多块 排布 体层 填充 连通 多样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反应装置,包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包括自养脱氮单元和截留单元,所述自养脱氮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进水层、载体层和沉淀层,沉淀层底部与截留单元底部连通;进水层内设有布水管,布水管与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层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载体层内设有多个曝气管和多块上下依次排布的网状隔板,两块相邻的网状隔板之间形成隔离空间,隔离空间内填充有硅藻土,截留单元侧壁上部设有出水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系统生态多样性和生物量,提升系统脱氮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并且可以减少自养脱氮系统的运行成本的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氨氮排放量达到229.9万吨,严重污染了自然水体。氮素污染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对自然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寻求高效、经济的脱氮技术已成为环境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废水生物膜处理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二次污染少、占地面积小的优点,能够有效进行废水处理。新型全程自养脱氮工艺有别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它以水中的氨氮为电子供体,以氨氮转化而成的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直接生成氮气,实现绿色脱氮的目的,不需要额外添加有机碳源。在全程自养脱氮系统中,需要富集好氧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anammox),淘汰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在全程自养脱氮系统实际运行中,常面临着菌群失衡、运行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5740473U,公开日为2016年11月30日,名称为“一种防止污泥流失的自养脱氮反应装置”,公开了一种防止污泥流失的自养脱氮反应装置,该自养脱氮反应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养脱氮反应器存在的污泥流失、出水口堵塞等问题,有效避免污泥流失和出水口堵塞。但是该装置仍无法解决菌群失衡、运行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系统生态多样性和生物量,提升系统脱氮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并且可以减少自养脱氮系统的运行成本的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反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包括自养脱氮单元和截留单元,所述自养脱氮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进水层、载体层和沉淀层,沉淀层底部与截留单元底部连通;所述进水层外壁上设有进水口,进水层内设有布水管,布水管与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层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载体层内设有多个曝气管和多块上下依次排布的网状隔板,两块相邻的网状隔板之间形成隔离空间,隔离空间内填充有硅藻土;所述截留单元侧壁下部设有出泥口,截留单元侧壁上部设有出水口,截留单元顶部设有出气口。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对污水进行脱氮处理,所述布水管可以使污水均匀分布在进水层内,然后进入载体层。所述载体层的多层结构可以使污水和硅藻土充分接触,使硅藻土内的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气。采用硅藻土形成生物硅藻土,能够有效的富集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提高系统生物量和系统脱氮性能,减少自养脱氮系统的运行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网状隔板的网格孔孔径0.02~~0.80cm;两块相邻的所述网状隔板之间的间距为2~5cm。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有适量的硅藻土处在隔离空间之内,也保证污水能够流过载体层。
作为优选,所述截留单元内设有截留格栅组,截留格栅组位于出水口与出泥口之间;所述截留格栅组由多块基础格栅多层排布组成,所述出泥口上设有出泥阀门。所述结构可以防止污泥通过出水口排出。多层结构可以增加过滤效果。平时出泥阀门关闭,当需要排泥时打开出泥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基础格栅的栅条间隙为0.2~3.0cm。所述栅条间隙可以保证水通过,污泥和其它固体颗粒物无法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0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中二氧化硫脱除及硫回收的方法
- 下一篇:三酶一酵用小分子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