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草幼苗移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71337.8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1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林;张景平;黄小平;张霞;江志坚;吴云超;陈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30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草 幼苗 移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草幼苗移植装置。它包括幼苗保护装置和底座,所述的幼苗保护装置包括幼苗保护罩和萌发槽,所述的幼苗保护罩包括框架和套于框架上的防护网,其中幼苗保护罩的框架的底面不套防护网,所述的幼苗保护罩的框架下端与萌发槽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幼苗保护罩上端或周侧防护网上设有能开合的门,所述的底座在其中部设有与萌发槽相适应,并能安放萌发槽的置放槽,在幼苗保护罩的框架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片,连接片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本发明可以避免在移植过程中海草幼苗根茎的损伤和与移植区域底质结合不稳固的缺点,幼苗保护罩上的防护网可以防止海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被鱼类的啃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草床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海草移植生态修复过程中,在海草种子萌发为幼苗后的移植装置。
背景技术: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近岸海域生产力极高的生态系统,全球海草平均初级生产力为1012g DW m-2d-1,并高于生物圈多数其他类型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育幼、降低人类及水生动物患病风险、污染物质净化和碳汇功能等。然而,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自1940年以来,全球海草床每年接近7%的速度衰退消失。海草床的退化和消失会导致其生态功能的减弱或丧失,加剧近岸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因此,近几十年来,海草床的恢复备受关注。
生境恢复法、成体植株移植法和种子移植法是海草床修复的主要方法。由于种子移植法对现有海草床的破坏和影响最小,并能保证海草的遗传多样性,因此,海草床的种子移植法在海草床修复中越来越受到推崇。但海草种子在自然海域的萌发率非常低,仅有5%~15%,幼苗建成率也低于10%,这制约了海草种子法在退化海草床规模化修复中的应用。已有研究表明,海草种子在人为控制环境中的萌发率和幼苗建成率会显著提高,因此目前对海草种子进行萌发,并待幼苗长至适宜规格后移植于修复海域,成为提高海草种子法移植成功率的有效方式。在人为控制环境中海草幼苗形成后,其根茎部分往往与室内培养的沉积物紧密结合。现有的做法往往是,在幼苗的野外移植过程中,将海草幼苗从培养装置拔出再移栽于移植海域,该操作很可能会造成海草幼苗根茎的损伤,并会由于根茎与移植区域的底质结合不稳定,导致海草移植的存活率降低;并且,移植后的海草幼苗易受到鱼类的啃食,这也会降低其存活率。
因此,有两个关键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如何将室内培育形成的海草幼苗单元移植到修复现场,避免幼苗的损伤,有效提高移植单元与沉积物的结合;二是如何有效解决幼苗成长过程被鱼类啃食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移植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海草种子萌发后的幼苗移植过程根茎的完整性以及与底质结合的稳定性,并能防止海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被鱼类啃食,提高海草幼苗移植存活率的海草幼苗移植装置。
本发明的海草幼苗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幼苗保护装置和底座,所述的幼苗保护装置包括幼苗保护罩和萌发槽,所述的幼苗保护罩包括框架和套于框架上的防护网,其中幼苗保护罩的框架的底面不套防护网,所述的幼苗保护罩的框架下端与萌发槽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幼苗保护罩上端或周侧防护网上设有能开合的门,所述的底座在其中部设有与萌发槽相适应,并能安放萌发槽的置放槽,在幼苗保护罩的框架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片,连接片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管。
优选,所述的幼苗保护罩的底部框架沿其边缘设有若干块固定片,在固定片上设有引导口,在固定片的底面、引导口外侧设有引导板,引导板朝内侧倾斜,所述的萌发槽是由与固定片相对应块数的侧板围成而形成的萌发锥形槽(即为锥形的萌发槽),所述的侧板包括槽片和固定头,所述的槽片的尾端固定有固定头,各固定片上的引导口插入槽片直至固定头固定在固定片上,由此各槽片围成萌发锥形槽。
优选,所述的槽片为三角片,三角片的一条边固定在固定头上,由此,三角片插入引导口,在引导板引导下各三角片围成萌发锥形槽。引导板给予锥形槽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形成的萌发锥形槽比较紧固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13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