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灵敏度系数自校准功能的脉冲电场探测器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71545.8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7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卢小丽;马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小丽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710043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灵敏度 系数 校准 功能 脉冲 电场 探测器 使用方法 | ||
具有灵敏度系数自校准功能的脉冲电场探测器及使用方法,包括探测器前端和探测器后端两部分;探测器前端包括前端天线、积分电路、放大电路、电光转换电路、电光转换电路、控制信号响应电路与标准方波产生电路;探测器后端包括光电转换电路、放大电路、输出电路、光电转换电路、开关控制电路、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与电光转换电路;将探测器放置于标准脉冲场环境中,得到其灵敏度系数S0,在实验室灵敏度系数阶段,记录标准方波从前端经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到后端的输出幅值U0;在实际使用时,读取当前状态下的标准方波输出幅值U1;当前试验状态下的系统灵敏度系数S1=S0×(U0÷U1),本发明提高脉冲电场测量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脉冲电场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灵敏度系数自校准功能的脉冲电场探测器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磁脉冲作为一种瞬变电磁现象,具有瞬时能量高、宽频谱、高场强等特点。电磁脉冲可以通过孔缝、线缆等多种途径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或失效,因此对脉冲电场信号的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脉冲电场探测器的分类:
脉冲电场测量探测器可以分为无源探测器和有源探测器。
脉冲电场无源探测器不需要内置电源,天线结构有单极柱状天线、渐近圆锥天线、平行板天线等,天线与记录设备(数字示波器等)之间需要通过电缆连接,如montena公司生产的D-Dot型系列脉冲电场探测器使用的是渐近圆锥天线。当使用无源探测器时,天线和电缆往往同时暴露于脉冲电场环境中,连接电缆的存在会对其附近场环境造成较大改变,从而引入较大的测量不确定度。另外,对于无源探测器,当测量位置距离屏蔽测试间较远时,需要连接较长的电缆,不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也容易引入电磁干扰至测量系统。再者,无源探测器多属于微分测量,即探测器输出波形为脉冲电场波形的微分波形,需要另外配置积分器或通过数值积分的方法获取脉冲电场原始波形,增加了测量的难度。
为了克服无源探测器的上述不足,脉冲电场有源测量方式越来越成为优先选择。从公开技术和本发明人的工作经历可知,有源脉冲电场探测器内部集成电池作为电源,且基本采用原始波形测量的方式,即探测器输出为脉冲电场原始波形,不再需要额外配置积分器或采用数值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另外,为了减小连接电缆对场环境的干扰,有源脉冲电场探测器采用光纤进行测量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有利于保持测量信号的高频特征,也可消除电磁干扰的引入。
典型的有源脉冲电场探测器采用模拟电路的方式实现,主要由前端和后端两部分组成。探测器前端放置在脉冲电场环境中,用于脉冲电场信号的采集;探测器后端放置在屏蔽间等测试间,并与数字示波器通过电缆连接,用于测量信号的记录和显示;前端与后端通过一根光纤相连,如图6所示。
有源脉冲电场探测器前端包括前端电池、前端天线、前端积分电路、前端放大电路、前端电光转换电路等模块;后端包括后端电池、后端光电转换电路、后端放大电路、后端输出电路等模块。上述各模块连接关系如图7所示,为了图示的简洁,图中没有画出前端和后端电池模块,电池负责为各模块供电。
有源脉冲电场探测器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其输出电压幅度与脉冲电场强度成正比,输出波形为脉冲电场波形。前端天线用于感应脉冲电场,并与积分电路一起构成积分器,积分器输出波形为脉冲电场原始波形;前端放大电路对积分电路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同时为后续电光转换电路提供足够的驱动能力;前端电光转换电路将放大电路输出电压转换为光信号,利用光纤远距离传输至探测器后端。后端光电转换电路将探测器前端传输过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端放大电路将光电转换电路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为后续输出提供一定的驱动能力;后端输出电路为阻抗匹配电路,最后通过50Ω同轴电缆输出,并在示波器上进行记录和显示。
(2)有源脉冲电场探测器存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小丽,未经卢小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15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