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方酰胺骨架的手性探针化合物及其合成和荧光识别氨基酸对映体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71897.3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9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白蕾;霍淑慧;徐长明;卢小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C227/18;C07C229/34;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方酰胺 骨架 手性 探针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荧光 识别 氨基酸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方酰胺骨架的手性探针化合物,是先以甲醇为溶剂,方酸二甲酯与取代苯胺反应,制得中间体化合物;再以甲醇为溶剂,中间体化合物与氨基酸酯在室温反应2~6 h,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基于方酰胺骨架探针化合物。在探针化合物的乙醇‑水溶液中,分别加入苯丙氨酸、缬氨酸、脯氨酸的异构对映体溶液,探针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趋势,因此探针化合物对苯丙氨酸、缬氨酸、脯氨酸的两种对映异构体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探针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方酰胺骨架的手性探针化合物;本发明同时还涉及该手性探针化合物的合成及荧光识别氨基酸对映体具体应用,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和手性识别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映异构体由于其结构上的高度相似性(仅空间构象不同)使得其在非手性环境下的理化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因此手性化合物的识别、检测和分离非常具有挑战性。目前,比较成熟的检测分离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气象色谱。然而这些方法也有很多缺点,如所用仪器复杂,成本高昂,测试周期较长导致无法满足药物研发中高通量筛选的需求,另外也不能实现实时、原位检测。
基于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光学分析方法就可以很好克服以上缺点,因此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一系列手性荧光探针分子被开发出来,用于手性化合物的识别和检测。其检测原理是手性探针分子可以选择性地与对映体中的一种结合,通过荧光淬灭、荧光增强、旋光度变化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变化产生光学信号,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目前文献报道的手性荧光探针分子大多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较长,价格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方酰胺骨架的手性荧光探针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一种上述基于方酰胺骨架的手性荧光探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手性荧光探针化合物用于荧光识别氨基酸对映体的应用。
一、手性探针化合物
本发明基于方酰胺骨架的手性探针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
当R=Et,探针化合物记为a,R= tBu,探针化合物记为b。
手性探针化合物的合成,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以甲醇为溶剂,方酸二甲酯与取代苯胺以1:0.9~1:1.1的摩尔比,在室温反应10~30 min,反应结束后过滤,得淡黄色固体即为中间体化合物;
其中,方酸二甲酯的结构式如下:
取代苯胺为对甲苯胺,其结构式如下:
中间体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2)手性探针化合物的合成:以甲醇为溶剂,中间体化合物与氨基酸酯以1:0.9~1:1.1的摩尔比,在室温反应2~6 h,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固体产物即为探针化合物。
所述氨基酸酯为苯丙氨酸乙酯或苯丙氨酸叔丁酯,氨基酸酯的结构式如下:
R=Et、tBu
手性探针化合物的合成式如下:
探针化合物a的核磁氢谱、核磁碳谱见图1、图2;探针化合物b的核磁氢谱、核磁碳谱见图3、图4。
二、基于方酰胺骨架的手性探针化合物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18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