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小截面构件混凝土浇筑的漏斗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2727.7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5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明;万超;武利伟;范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陈向敏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漏口 混凝土浇筑 漏斗装置 上下两端 混凝土 漏口 小截面构件 开口 抛撒 下端 浇筑 浇筑混凝土 圆台状结构 工作效率 墙体构件 上端表面 上端 泵管 施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小截面构件混凝土浇筑的漏斗装置及施工方法,所述漏斗装置设置在模板的上端,用于将混凝土浇筑至构件内,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圆台状结构,所述主体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漏口,所述下漏口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下漏口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漏口,所述对接漏口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对接漏口位于模板内侧,所述下漏口位于模板的上端表面。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确保混凝土顺利正常浇筑到构件内,解决了采用泵管直接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出现混凝土不能全部浇筑到小截面的墙体构件内,导致混凝土抛撒严重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混凝土抛撒的浪费和清理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小截面构件混凝土浇筑的漏斗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筑作业中,目前的多采用泵管直接浇筑混凝土的操作方法。
但是在浇筑女儿墙或类似于女儿墙等小截面构件的混凝土时,往往泵管的截面面积比墙体构件的截面面积要大,这样容易出现混凝土不能全部浇筑到墙体构件内,导致混凝土抛撒严重,而且抛撒的混凝土须增加工序清理,从而导致施工成本提高和施工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采用泵管直接浇筑混凝土容易出现混凝土不能全部浇筑到小截面的墙体构件内,导致混凝土抛撒严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小截面构件混凝土浇筑的漏斗装置及施工方法:
一种用于小截面构件混凝土浇筑的漏斗装置,所述漏斗装置设置在模板的上端,用于将混凝土浇筑至构件内,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圆台状结构,所述主体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漏口,所述下漏口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下漏口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漏口,所述对接漏口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对接漏口位于模板内侧,所述下漏口位于模板的上端表面。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把手。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上端开口直径大于其下端开口直径,所述下漏口的上端开口直径大于其下端开口直径。
优选的,所述下漏口上端的内径长度和主体下端开口的内径长度相等,所述对接漏口的内径长度和下漏口下端的内径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对接漏口的外径长度小于下漏口的底端外径长度。
优选的,所述主体、下漏口和对接漏口均采用厚度5mm的Q235铁皮制作而成。
一种用于小截面构件混凝土浇筑的漏斗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混凝土浇筑前,将对接漏口伸入模板内,下漏口下端面固定在模板上表面上,保证漏斗装置的稳定性;
步骤二,混凝土浇筑时,将混凝土泵管直接伸入漏斗主体内,操作扶住环形把手,防止漏斗装置抖动;
步骤三,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取回漏斗装置并清理,以备下次施工使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该用于小截面构件混凝土浇筑的漏斗装置,通过类似于圆筒形结构的漏斗主体,操作人员可直接将混凝土浇筑到漏斗主体内。
2)该用于小截面构件混凝土浇筑的漏斗装置,通过环形把手与漏斗主体外壁的焊接,方便操作人员施工。
3)该用于小截面构件混凝土浇筑的漏斗装置,通过下漏口衔接作用。对接主体和对接漏口,且对接漏口比下漏口的外径小,可以使对接漏口直接伸入模板内,将下漏口固定在模板顶面上,从而保证漏斗装置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2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