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细胞固定化和离位、间歇吸附分离ε-聚赖氨酸的发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3130.4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8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盛荣;张维瑞;孙端方;杨小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P13/02 | 分类号: | C12P13/02;C12N1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饶文君 |
地址: | 352100 福建省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赖氨酸 细胞固定化 发酵 间歇吸附 有机氮源 发酵液 间歇流 离子交换树脂 发酵培养基 固定化载体 安装固定 产物合成 发酵过程 分离过程 分离技术 合成阶段 细胞固定 细胞生长 细胞吸附 液体种子 有效促进 合成期 搅拌子 丝瓜络 灭菌 档板 积累 海绵 冷却 重复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细胞固定化和离位、间歇吸附分离ε‑聚赖氨酸的发酵方法。以丝瓜络或海绵作为细胞固定载体,安装固定于发酵罐内搅拌子、轴及档板,随后加入发酵培养基,灭菌冷却后接入液体种子。发酵过程细胞吸附至固定化载体,实现细胞固定化;在ε‑聚赖氨酸合成阶段间歇流加灭过菌的有机氮源溶液;当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积累至3.0 g/L时,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离位分离ε‑聚赖氨酸,当发酵液重新积累至3.0 g/L时重复分离过程。本发明采用细胞固定化和离位分离技术相结合用于ε‑聚赖氨酸发酵,并结合有机氮源间歇流加,可有效促进细胞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延长合成期,显著提高ε‑聚赖氨酸发酵产量,具有实际应用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应用领域,涉及一种采用细胞固定化和离位、间歇吸附分离ε-聚赖氨酸的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ε-聚赖氨酸是链霉菌合成的一种胞外L-赖氨酸多聚合物,其赖氨酸残基通过α-羧基与ε-氨基脱水缩合连接,为一种异型肽,分子量通常为3500-4000。ε-聚赖氨酸抑菌谱极广,对细菌、酵母菌、霉菌以及病毒均具有抑菌活性,且抑菌浓度低。抑菌机理为带正电的ε-聚赖氨酸经静电作用吸附至带负电荷的微生物细胞表面,破坏细胞质膜和致使胞内物质泄漏,起到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此外ε-聚赖氨酸还具有耐热、水溶性好、可食用、可生物降解、无毒等优点,因此,ε-聚赖氨酸是一种理想的高安全性天然食品防腐剂。
当前食品工业主要使用化学合成类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钙、亚硝酸盐等,但这些化学合成类防腐剂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因此,天然来源的防腐剂由于其高安全性受到人们的亲睐,其代替化学合成类防腐剂用于食品防腐保鲜成为今后的必然趋势。ε-聚赖氨酸作为一种微生物源的食品防腐剂已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2014年,我国批准ε-聚赖氨酸可作为一种食品防腐剂添加至食品中以防腐和保鲜,因此,ε-聚赖氨酸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市场需求大。
目前,ε-聚赖氨酸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也是迄今为止惟一具有经济性的生产方法,在日本已采用该法进行商业化生产。报道显示ε-聚赖氨酸发酵大多主要采用自由细胞,但这不利于提高发酵液中的细胞浓度,是ε-聚赖氨酸低发酵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ε-聚赖氨酸作为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发酵过程中ε-聚赖氨酸积累至一定水平后其抑制细胞的进一步合成,不利于提高ε-聚赖氨酸产率,因此,ε-聚赖氨酸发酵方法开发中须克服上述2种显著不利因素,将进一步提高ε-聚赖氨酸发酵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细胞固定化和离位、间歇吸附分离ε-聚赖氨酸的发酵方法,能够获得极高的ε-聚赖氨酸产量,且发酵结束时也完成了产物回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以丝瓜络或海绵(切割为长宽厚约20 cm×10cm×1.5cm,或其它规格,视发酵罐大小而定)为固定化载体,先将其安装固定于发酵罐搅拌子、轴以及档板;随后将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0 g/L;酵母粉5 g/L;(NH4)2SO4 10 g/L; KH2PO4 1.36;K2HPO4 0.8 g/L;MgSO4·7H2O 0.5 g/L;ZnSO4·7H2O 0.04 g/L;FeSO4·7H2O 0.03 g/L)加入发酵罐内,121℃灭菌30 min,冷却至约30℃时用12.5%氨水将培养基起始pH调至6.8。
(2)按接种量 5% (v/v)将ε-聚赖氨酸产生菌(一种链霉菌)液体种子接入发酵罐,发酵条件为搅拌子不工作即转速为0,温度30℃,通气量1.0 vvm。
(3)发酵过程产生菌细胞吸附并生长于固定化载体,发酵液中游离细胞极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师范学院,未经宁德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3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