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通风冷却的整流罩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5458.X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9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芳;黑东盛;李明;高万春;陈洲蛟;郝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7/00 | 分类号: | B64C7/00;B64C2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冷却 整流罩 整流罩结构 进气方向 进气管 通风 冷空气 大功率发动机 飞机结构设计 正常工作环境 结构部件 设计结构 圆环垫板 进气网 散热 发动机 直升机 | ||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飞机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可通风冷却的整流罩结构。包括整流罩(1)、通风进气管(2)、进气网栅(3)和圆环垫板(4),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整流罩内冷空气进气方向和流速具有通风冷却功能的整流罩结构。此设计结构方案,能够提供大功率发动机周围结构在有限空间内的正常工作环境,避免了因为空间的限制使得发动机散热不足,影响其周围结构部件的正常工作。通风进气管能够控制整流罩内冷空气的进气方向及流速大小,提高了整流罩内通风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飞机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可通风冷却的整流罩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国内外,配装大功率发动机的直升机/飞机,解决大功率发动机周围结构部件通风冷却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方案一,增加发动机舱空间,发动机舱内空间足够为大功率发动机提供充足散热空间;方案二,主动通风冷却设计方案,为大功率发动机提供通风冷却设备,利用发动机舱内外压差,对发动机舱内进行冷热气流交换,从而达到散热冷却目的。方案一,增加发动机舱空间,需要消耗大量的设计时间及成本,使得设计成本及后期制造成本大大更加;方案二,现有直升机整流罩结构没有通风冷却通道,通风冷却效率低,无法保证换装发动机后动力舱内的通风量,为保证发动机舱内通风冷却效率,需要控制整流罩内冷空气的进气方向及流速,确保大功率发动机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整流罩内冷空气进气方向和流速具有通风冷却功能的整流罩结构。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是:
一种可通风冷却的整流罩结构,属于发动机舱整流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罩1、通风进气管2、进气网栅3和圆环垫板4,所述整流罩1为发动机舱整流罩,提供发动机安装空间,包括上部固定罩,上部隔板,下部活动罩;在整流罩1上部固定罩的上端与上部隔板上分别开设相对应的用于安装通风进气管2的通道口,通道口位置与发动机P3传感器相对应;通风进气管2安装于通道口内,装配固定在所述整流罩1上部固定罩和上部隔板上;进气网栅3与圆环垫板4安装于所述整流罩1上部固定罩外表面,圆环垫板4布置于进气网栅3下,所述进气网栅3的网口用于通风进气并阻挡外来物进入通风进气管2及整流罩1内,所述通风进气管2、进气网栅3和圆环垫板4于整流罩上左右两侧对称布置。
所述通风进气管2,通过胶接装配固定在所述整流罩1上部固定罩及上部隔板开设的通道口内。
所述进气网栅3与圆环垫板4,通过螺接固定于所述整流罩1上部固定罩上。
所述通风进气管2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圆环垫板4与进气网栅3结构为不锈钢材料。
所述圆环垫板4用于进气网栅3与整流罩1上部固定罩之间面连接。
所述进气网栅3进气网口大小为4.5×4.5mm。
本发明的优点是:
此设计结构方案,能够提供大功率发动机周围结构在有限空间内的正常工作环境,避免了因为空间的限制使得发动机散热不足,影响其周围结构部件的正常工作。通风进气管能够控制整流罩内冷空气的进气方向及流速大小,提高了整流罩内通风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整流罩轴测图
图2整流罩主视图
图3整流罩俯视图
图4图3进气网栅部分放大图
图5图4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54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和飞机的减速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直升机尾整流罩的自限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