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参芪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6309.5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6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方居正;夏艳斐;刘岢;姚鹏鹏;王艳敏;王露;方菲芃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居正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36/904;A61P9/04;A61P7/10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郭广全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参 慢性心衰 制备 治疗 中药制剂技术 顽固性水肿 泽兰 茯苓 重量份数 黄芪 细辛 巴戟天 大腹皮 冬瓜皮 桑白皮 依从性 炙甘草 丹参 疾病 对心 瓜蒌 芦根 牛膝 仙茅 元胡 泽泻 | ||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心衰疾病的红参芪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治疗慢性心衰效果不佳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心衰疾病的红参芪茅合剂,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红参10‑15份,黄芪30‑50份,仙茅8‑10份,巴戟天10‑15份,瓜蒌12‑15份,大腹皮10‑15份,冬瓜皮25‑35份,桑白皮10‑15份,芦根20‑30份,茯苓10‑15份,泽泻6‑8份,泽兰10‑15份,牛膝10‑15份,丹参8‑15份,细辛1‑3份,元胡10‑12份,炙甘草4‑8份。本发明对心衰顽固性水肿疗效更好,副作用减少,依从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心衰疾病的红参芪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治疗心衰的目标不仅要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要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慢性心功能衰竭属于中医“心痹”、“心水”、“水肿”、“心悸”、“怔忡”、“痰饮”、“咳喘”等范畴。临床表现包括:水肿、尿少等全身性症状,腹胀、纳呆、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失眠、嗜睡等精神症状,心悸、怔忡、胸闷等心胸症状,以及紫绀、颈静脉怒张等体征。既往病史包括:心力衰竭发作,发热、关节痛、咳嗽咯痰、胸闷胸痛、高血压等病史。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漫长,临床表现复杂,西医治疗主要以强心、利尿、扩血管等为治疗原则,中医治疗慢性心衰以整体观念为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延长了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本病机为“气虚”,应以“益气固本”为总的治疗原则,
中国专利一种红参芪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201510043852.3;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红参10-20份,黄芪25-35份,大腹皮10-20份,冬瓜皮25-35份,白茅根25-35份,瓜蒌5-15份,猪苓10-20份,泽兰10-20份,桑白皮10-20份,细辛2-4份,元胡10-20份,丹参10-20份,云苓10-20份,炙甘草4-8份。本发明的药理及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合剂以补气温阳为治疗大法,对慢性心衰患者疗效显著;本发明的合剂的配方配伍合理,用量精准,本配方突出大腹皮、冬瓜皮、白茅根的利水作用,大腹皮:辛、温,归肺、脾胃、大小肠经,可开宣肺气,利水消肿,《本草纲目》记载,大腹皮可“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冬瓜皮:甘,凉,归肺,小肠经,可清热除胀,利水消肿,《药性切用》记载:“行脾间水湿,善消肌肤”。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可利尿通淋,利水消肿。古代医家言其中空有节,善利骨节之水湿,三药同用,上、中、下三焦之水湿同利,皮间、肌肤、骨节之水邪同驱。且剂量配比精准。本发明具有强心、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本发明重在利水,意在减轻心脏负荷;并且经现在药理学研究及临床试验观察,其减轻心脏负荷效果显著;心脏防治指南指出:利尿为心衰治疗的“基石”,本发明符合现代指南治疗心衰的要求。
然发明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上发明专利偏重于利水,对水肿早期疗效显著,然而随着疗程的时间的延长,疗效没有相应的提高,尤其是对水肿反复发作,疗效不是特别理想,在此基础上发明人添加了温阳补肾药,增加了活血化瘀药,改变了配方的组成,调整了药物的用量,改变了配方的结构,以补肾利水为纲,活血化瘀通络为辅,经临床检验对顽固性水肿疗效更好,副作用减少,依从性更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中药众多,其大部分只重视补气温阳的治疗作用,对于利水重视不足;或者利水药物用量偏大,利水药物作用单一没有考虑到长期造成病人阴液不足,且利水的同时导致阳气耗损的问题,造成了现有治疗慢性心衰的中药的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期较长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居正,未经方居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6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Eryngiolide A在治疗或预防慢性心衰的药物中的应用
- Aphanamixoid A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慢性心衰的药物中的应用
- Myriberine A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慢性心衰药物中的应用
- Houttuynoid E在治疗或预防慢性心衰的药物中的应用
- Houttuynoid D在治疗或预防慢性心衰的药物中的应用
- Houttuynoid C在治疗或预防慢性心衰的药物中的应用
- Sarcaboside A在治疗或预防慢性心衰的药物中的应用
- Chukrasone B在治疗或预防慢性心衰的药物中的应用
- Periconianone A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慢性心衰药物中的应用
- Verrulactone C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慢性心衰药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