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梨茶梅保健果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6874.1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4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辉;汪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辉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健果茶 茶梅 预处理 梅花 食品加工领域 人体免疫力 人体亚健康 保健功效 清热生津 无菌包装 原料营养 滋阴清热 自然健康 提纯 化痰 浸提 均质 酶解 润燥 脱气 制作 调配 保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梨茶梅保健果茶的制作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沙梨茶梅保健果茶,采用自然纯正的沙梨、茶梅花,经沙梨预处理、酶解、茶梅花预处理、浸提、调配、提纯、均质、脱气及无菌包装多道工序,使制得的沙梨茶梅保健果茶营养丰富,口感清润,保留了原料的原始香味,减少了原料营养成分的流失,具有滋阴清热、清热生津、润燥化痰保健功效,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调节人体亚健康,是一种绿色纯正、自然健康的保健果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茶的制作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沙梨茶梅保健果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茶梅花,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芍药的花朵,茶梅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花期5-6月,一般独开在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花瓣5-13枚。园艺品种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花径10-30厘米,花瓣可达上百枚。茶梅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被加工成茶梅花粥、茶梅花饼、茶梅花茶等产品,具有益寿养颜、滋阴清热等作用。
沙梨,又叫金珠果、麻安梨,为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沙梨果近球形,浅褐色,果肉沙糯爽口,沙梨具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和抗菌等作用,沙梨多糖具有免疫激活作用。
采用绿色健康、自然纯正的沙梨、茶梅花,将其加工成沙梨茶梅保健果茶,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及相关产品上市,同时也为沙梨产品的深加工提供一条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沙梨茶梅保健果茶的制作方法,本方法制得的沙梨茶梅保健果茶营养丰富,口感清润,保留了原料的原有风味,减少了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也为沙梨产品的深加工提供一条新途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沙梨茶梅保健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1)沙梨预处理:采摘新鲜的、成熟的沙梨为原料,辅以山楂、乌饭子、羊奶果,去除果蒂后用清水清洗,取5kg的沙梨、2.5kg的山楂、1.5kg的乌饭子、1kg的羊奶果,加入其重量3倍的纯净水中,并添加0.08%的抗坏血酸钠、0.15%的柠檬酸和3%的洋槐蜜,进行打浆,再送入胶体磨中,于56℃下进行胶磨,制得沙梨混合果浆;
(2)酶解:向沙梨混合果浆中加入其重量的0.52%的果胶酶、0.4%的纤维素酶和0.1%的蛋白酶,充分混合均匀,调pH 值至7.2,温度控制为44℃,联合水解50min,过滤,制得沙梨酶解液和原料渣;
(3)茶梅花预处理:摘取鲜嫩的茶梅花,加入占茶梅花重量10%的陈皮、40%的牡丹皮,洗净后切片,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加入其重量8倍的纯净水浸泡3h,再采用破碎处理,加入其重量0.25%的纤维素酶和0.05%的半纤维素酶,加热至36℃,联合水解65min,制得茶梅花水解物;
(4)浸提:将原料渣加入其重量5倍的纯净水,在45℃恒温水浴环境下进行回流浸提25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滤液及滤渣,再将滤渣加入其重量3.5倍的纯净水在50℃环境下进行回流浸提20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合并滤液,并在60℃的环境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5%,制得沙梨浸提液;
(5)调配:取48%质量分数的沙梨酶解液、22%质量分数的茶梅花水解物、10%质量分数的沙梨浸提液,加入8%质量分数的毛冬青提取液、7%质量分数的玉竹汁和5%质量分数的百合粉,搅拌均匀,制得混合液;
(6)提纯:将混合液送入超声波提取锅内,并按1∶0.25的比例,添加纯净水,设定超声波频率42kHz,保持提取锅恒温50℃,经提取15min,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并离心过滤,制得提纯后的混合液;
(7)均质、脱气:将提纯后的混合液放入超声波均质机中,在频率为30kHz、压力为0.45MPa的条件下均质两次,再进行真空常温脱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辉,未经张俊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6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