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空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78519.8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1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邢小鹏;陈世文;黄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6K9/6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450052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空 信息 融合 目标 检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时空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信息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待识别目标接收信号中提取设定个数的个体特征,并将各个体特征输入相应分类器得到输出证据,所述个体特征至少包括包络前沿、瞬时频率、无意调相、无意调频、双谱切片和自回归模型中任意三个;
2)分别计算各证据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根据各证据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计算各证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判断各证据的相关系数是否满足设定条件;
3)利用DS证据理论对满足设定条件的证据进行信息融合,确定待识别目标;
所述步骤2)中的设定条件为:
α=find(sum(ρ-eye(M,M))>ε*M)
其中ρ为各证据的基本概率矩阵列与列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ε为相关系数门限;eye(M,M)为产生M行M列的单位矩阵,M为证据的个数;sum(·)的作用为按列相加,函数find(·)的条件若满足即返回1,否则返回0;mi为第i个证据的基本概率;α为判据向量,若为0,则说明对应的证据不符合要求,不再参与数据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空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在利用DS证据理论对证据进行融合时,将支持各证据冲突的概率按各命题的平均支持程度加权分配。
3.一种时空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1)从待识别目标接收信号中提取设定个数的个体特征,并将各个体特征输入相应分类器得到输出证据,所述个体特征至少包括包络前沿、瞬时频率、无意调相、无意调频、双谱切片和自回归模型中任意三个;
2)分别计算各证据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根据各证据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计算各证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判断各证据的相关系数是否满足设定条件;
3)利用DS证据理论对满足设定条件的证据进行信息融合,确定待识别目标;
所述步骤2)中的设定条件为:
α=find(sum(ρ-eye(M,M))>ε*M)
其中ρ为各证据的基本概率矩阵列与列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ε为相关系数门限;eye(M,M)为产生M行M列的单位矩阵,M为证据的个数;sum(·)的作用为按列相加,函数find(·)的条件若满足即返回1,否则返回0;mi为第i个证据的基本概率;α为判据向量,若为0,则说明对应的证据不符合要求,不再参与数据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时空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在利用DS证据理论对证据进行融合时,将支持各证据冲突的概率按各命题的平均支持程度加权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851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目标特性的窄带雷达波形设计方法
- 下一篇:齿轮传动式雷达杆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