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油水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0321.3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9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汪传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传发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20;C02F1/24;C02F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3 | 代理人: | 马丽莲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仓 曝气机 曝气系统 含油水处理 油水分离仓 曝气装置 出气管 排油管 进气口 超声波破乳装置 防止污染环境 抗冲击负荷 水处理领域 臭气扩散 有效分离 有效解决 进气阀 进气管 进水口 可调试 排水口 气体腔 乳化状 配置 水腔 连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油水处理设备,属于水处理领域,包括油水分离仓,所述油水分离仓包括强化分离仓,所述强化分离仓设置有进水口、排水口及排油管;所述强化分离仓还配置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机及与曝气机连接的曝气装置;所述强化分离仓上部的气体腔通过出气管与曝气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强化分离仓下部的水腔内;所述强化分离仓还设置有含有进气阀的进气管。本发明通过在强化分离仓中配置曝气系统,其上部设计出气管与曝气机相连通,可有效解决臭气扩散问题,防止污染环境;通过设置超声波破乳装置,可对呈高度乳化状的油脂进行有效分离;通过设置可调试排油管,使其抗冲击负荷能力大大提高,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油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餐饮行业迅速发展,其排放的废水量越来越大,由于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动植物油及大量固体悬浮物,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水污染源。
因此,餐饮业含油废水的治理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餐饮业含油废水中含污量很高,主要污染物为动植物油和悬浮物等。目前在餐饮业中,洗涤剂的广泛应用使得油呈乳化状漂浮于水中,从而大大增高了水中化学耗氧量的值,一般均达到几千mg/L,其次由于油与洗涤剂的比重较小,它们与废水悬浮物粘合在一起,使之不易沉降,可见,动植物油是关键污染物,减少餐饮业含油废水中的油含量对降低化学耗氧量和悬浮物有着直接影响。洗涤剂的使用使得餐饮业含油废水中油呈乳化状,一般油水处理设备难以进行乳化状油水分离。
餐饮废水中主要由固体废弃物(饭粒、菜叶等)、油、水三类物质。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剩饭菜、鱼刺、骨渣、瓜菜皮等。餐饮废水的油类污染物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可以分为浮油、乳化油和溶解油三类:
(1)浮油:它是废水中含油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状态的油含量约占到80%,以连续相漂浮于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浮油在废水中的分散颗粒较大,一般大于60μm,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浮于水面上。这类油品约占废水油含量的85~90%。
(2)乳化油:油品分散的粒径很小,一般小于10μm,大部分为0.1-2μm。呈乳化状态存在,不易从水中上浮去除。这类油品约占废水油含量的10~15%。
(3)溶解油:是一种以化学方式溶解的微粒分散油,油滴的直径比乳化油还要细,有时可小到几纳米,一般为5-10mg/L,约占废水含油量的0.2~0.5%。
现行餐饮含油废水的治理主要技术路线分为静态沉降分离和动态强化分离两种。
静态沉降分离从油水分离的试验结果看,餐饮含油废水在静止的隔油设备中的停留时间越长,从水中分离浮油的效果越好。如平流式隔油池、斜板式隔油池、小型隔油池、无动力隔油器等。该类技术对于餐饮废水进行长期沉降,且需要人工清理或清掏残渣、排油、排水,存在诸多不便之处,同时受餐饮废水进水的冲击,极易导致分离油水形成湍流和微涡流,导致分离的油和水都不能有效达标,可靠性差,在很多工程实践中已经不再推荐使用。
动态强化分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气浮,二是吸附过滤。总体来讲,气浮类的除油率比重力分离率要高,它不但可以去除浮油、分散油,也可去除一定的乳化油,出水水质较好。其缺点是设备相对复杂,运营管理要求高,且会排出废气。吸附过滤类的出水水质好,但滤芯要定期更换、反洗或再生。
综上所述,现行处理技术主要存在如下三个大的问题:
一是滋生恶臭气体的环境污染:现行处理技术都需要一定的停留时间对餐饮废水进行除渣和油水分离。在固液分离处理工艺段,固体废弃物食物均采用间歇排放收集的方式,这些废弃物在餐饮废水处理设施内长期发酵,进而产生脂肪酸造成恶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传发,未经汪传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03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