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涂层膜气浮一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0508.3 | 申请日: | 201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3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超;王龙庆;刘发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晏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44;B01D6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层 膜气浮 一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涂层膜气浮一体装置,包括多相流溶气气浮单元和预涂层膜过滤单元,配合进水沉降罐、产水箱、污泥污渣箱等,形成一套完整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气浮单元采用进水泵、混凝搅拌装置、加药装置、多相流溶气气浮装置组合,实现污水的预处理;预涂层膜过滤单元采用增压泵、预涂层膜过滤装置、膜粉投加装置、反洗泵组合,通过PLC自动控制。本发明通过将气浮与预涂层膜装置集成并优化,提供一种预涂层膜气浮一体装置,实现一种工艺适用性强、运行稳定、运行成本可控、操作性强的污水处理装置,以满足污水处理进水水质越来越复杂,出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环保现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预涂层膜气浮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预涂层膜装置应用于污水处理,主要是以膜过滤的方式实现污水中一定粒径颗粒的分离,即利用膜管和膜层的孔径实现对不同粒径大小颗粒物分离。例如,公告号为CN10734403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性含聚废水处理方法”,其采用预涂层膜技术,用陶瓷支撑体烧结成膜作为基础过滤器,通过添加预涂层料液,在基础过滤器表面形成有效的“可再生层”,对原本污堵膜表面的聚合物进行截留,实现对污染严重废水的直接过滤。
现有气浮装置基本原理是将微小细密气泡(牛奶状)通入含有污染杂质的污水中并充分的弥散,形成“水-气-粒”三相混合系, 微小气泡成为载体, 气泡从水中析出过程中粘附水中的污染物质, 形成气一粒结合体—浮选体, 以泡沫形式浮升至水面, 从而使污染杂质从污水中分离出去。
预涂层膜过滤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因为其耐污染和出水水质好的特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预涂层膜技术多针对于特定废水进行单一研究开发,存在着预涂层料液专用性较强,同样选用陶瓷膜骨架加压耗能大,工艺操作控制复杂,设备集成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就造成了预涂层膜过滤工艺技术在污水处理中适用性不强、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严重制约了其推广使用。而气浮装置发展成熟,种类繁多,如电解(凝聚)气浮、散气气浮(如喷射诱导气浮、涡凹气浮等)和溶气气浮等,各装置在性能上存在较大差异,受进水水质影响,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但适用于高负荷污水处理工艺的预处理阶段。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涂层膜气浮一体装置,以解决预涂层膜过滤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适用性不强、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气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出水水质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综合考虑预涂层膜过滤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适用性不强、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气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出水水质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将两种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一种预涂层膜气浮一体工艺,并进行优化,解决预涂层膜过滤、气浮技术工艺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预涂层膜过滤技术往往要根据污水含有污染物不同进行专门配置预涂层料液,出水水质和运行效果受进水水质波动影响较大,水质变化甚至会直接造成工艺设备无法使用;预涂层膜过滤技术选用陶瓷膜骨架,往往需要给水提供较大的压力,以满足运行期间的跨膜压差要求,这就造成运行成本极难降低;预涂层膜过滤技术相对于常规过滤增加了预涂膜和反洗操作,这就增加了工艺本身的操作控制难度;气浮技术工艺本身属于前处理阶段,虽然经过不断优化,出水仍满足不了处理要求。本发明通过将气浮与预涂层膜装置集成并优化,提供一种预涂层膜气浮一体装置,实现一种工艺适用性强、运行稳定、运行成本可控、操作性强的污水处理装置,以满足污水处理进水水质越来越复杂,出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环保现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装置是:一种预涂层膜气浮一体装置,主体包括多相流溶气气浮单元和预涂层膜过滤单元,装置一体化集成,PLC自动控制,通过额外配备的进水沉降罐、产水箱、污泥污渣箱等,可形成一套完整污水处理装置。
上述的预涂层膜气浮一体装置,所述多相流溶气气浮单元包括进水泵、混凝搅拌装置、PAC/PAM加药装置,多相流溶气气浮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晏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晏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0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