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涤纶连续轧染染色载体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2103.3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8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华;王晓坤;陈余周;李强;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斯潍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613 | 分类号: | D06P1/613;D06P1/651;D06P1/16;D06P1/653;D06P3/54;D06P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轧染 涤纶 染色载体 应用 加工技术领域 传统工艺 涤纶染色 纺织印染 染色工艺 染色效果 排放 污染 生产 | ||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涤纶连续轧染染色载体的应用。该涤纶连续轧染染色载体的应用,既涤纶连续轧染染色载体SP‑2290的应用。其有益效果是:有效降低了生产时间、效率高、用水少、排放少、污染小,实施例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载体SP‑2290进行涤纶连续轧染染色工艺下,得到的涤纶染色织物比传统工艺染色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涤纶连续轧染染色载体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聚酯纤维(涤纶)具有疏水性强、结晶和整列高、纤维微隙小和不易润湿膨化等特性,染料以单分子形式顺利进入纤维内部完成对涤纶的染色,按常规方法是难以进行的,因此,对涤纶的染色需采用比较特殊的染色方法。
目前对涤纶的染色采用的方法有载体法、高温高压法和高温热熔法等三种染色方法。这些方法利用了不同的条件使纤维膨化,纤维分子间的空隙增大,同时加入助剂以提高染料分子的扩散速率,使染料分子不断扩散进入被膨化和增大的纤维空隙,通过纤维由分子间引力和氢键固着,完成对涤纶的染色。而这些方法反应时间长,能耗较高,对环境也造成较大的污染。
而涤纶织物染色采用浸轧烘焙工艺,在涤纶织物热定型的同时对织物进行染色,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可以省去水洗,实现染色零排放。近年来,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已成为纺织印染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开发简单可行的涤纶连续轧染染色助剂及其新型染色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涤纶连续轧染染色载体的应用,既涤纶连续轧染染色载体SP-2290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涤纶连续轧染染色载体,其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磺基琥珀酸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单酯二钠盐合成物20-25%;聚乙二醇(600)单油酸酯30-34%;双腰果聚氧乙烯醚30-33%;乙二醇单丁醚1-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染色载体SP-2290的浸轧染液,其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SP-2290 1-8%;分散染料0.5-2%;HAC0.5-1%和水90-92%,SP-2290优选用量为2~5%。
本发明提供一种涤纶连续轧染染色载体SP-2290的应用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浸轧染液→预烘→焙烘或汽蒸→还原水洗。
进一步,所述预烘温度为100℃,预烘时间视具体织物而定。
进一步,烘焙温度为190~220℃,焙烘时间视具体织物而定。
进一步,还原水洗包含以下含量的组分:酸性还原剂2g/L和HAC 0.5g/L。
进一步,还原清洗温度80~90℃,时间15~30min,浴比1:15~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降低了生产时间、效率高、用水少、排放少、污染小,实施例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载体SP-2290进行涤纶连续轧染染色工艺下,得到的涤纶染色织物比传统工艺染色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载体SP-2290在涤纶连续轧染染色工艺的应用。在本发明中,载体SP-2290对染料和涤纶都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可先进入纤维内部,使纤维增塑,降低涤纶纤维的玻璃化温度,有利于染料对涤纶的上染及扩散;也可以提高染料的溶解性,增加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并随着载体扩散至纤维表明,在纤维外形成高浓度的染液层,从而提高染料的扩散动力,增加染料的扩散速率,降低染色所需温度,实现在室温/低温情况下经过轧车压力上色再经高温焙烘使染料升华进入纤维内部和升华出来的染料动态平衡增加,从而增加染料的上染率;且无毒无味,易生物降解。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载体染色和涤纶的传统高温高压染色方法进行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斯潍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斯潍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21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