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采用滑杆划线辅助工具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2128.3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0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鞠树森;佟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震(北京)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B25H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杆 辅助工具 回弹法 测点 区框 划线 检测 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检测 辅助装置结构 既有建筑 检测技术 配套设施 记号笔 回弹 施工 消耗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采用滑杆划线辅助工具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测区框和滑杆,属于既有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设备配套设施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检测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快速划出回弹测区的辅助工具。使用时只需移动测区框和滑杆,就可以分别精准地画出各个测区的测点。本发明的辅助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节省大量划各个测区测点的时间,且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记号笔,可有效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采用滑杆划线辅助工具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既有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设备配套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既有建筑工程现场微破损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得到广泛应用。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试验人员需要用记号笔在检测部位划出标准规定的数量的测区,每个测区尺寸为200mm×200mm,国家检测标准还规定要在每个测区内平均回弹次数为16次,再根据回弹值计算出混凝土强度,所以就需要把每个测区用记号笔平均分成16个测点。又由于每个混凝土构件在检测时,一般要做10个测区的回弹,相当于每个受检测区混凝土构件上要画出10个4×4的测区。当楼层较多,受检部位数量多时,检测人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画测区,且由于是直接画在混凝土表面,记号笔画几个测区笔头就会损坏,增加成本。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的工作及提高检测效率,提出了采用滑杆划线辅助工具的划线方法,能快速画出测区的分割区域,提高划线效率,且取代记号笔工具的辅助划线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采用滑杆划线辅助工具及其施工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检测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快速划出回弹测区的辅助工具。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提高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划线的精度和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采用滑杆划线辅助工具,包括测区框和滑杆,其中,滑杆又包括圆球滑块、尖头钢制划线笔及扁形把手。当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先把测区框放在预先确定好的位置处,用手扶好,将滑杆的两端圆球滑块分别搭在测区框两边的凹槽内,至上而下或至下而上稍微用力划垂直方向的线,尖头钢制划线笔就会在混凝土墙面上留下划痕。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至左而右或至右而左稍微用力划水平方向的线。这样,滑杆就会分别在两个方向上划出距离均等的划痕,构成均等4×4的16个测点的测区。所述的测区框为正方形的20mm×20mm镀锌方钢,每一边镀锌方钢上设有凹槽,为滑杆上的圆球滑块提供滑行轨道。所述的凹槽底部为圆形,深度为10mm。所述的滑杆为圆形镀锌钢管,两端焊接两个圆球滑块,滑杆中间部位上焊接三个尖头钢制划线笔。所述滑杆上的三个尖头钢制划线笔和两个圆球滑块,将滑杆平均分成四个等宽区域,且尖头钢制划线笔高出圆球滑块2mm。所述的滑杆上焊接了扁形把手,用于滑杆的操作把手,且扁形把手上有一个φ8的圆孔。
上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采用滑杆划线辅助工具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清除测区内原混凝土外墙的灰尘及杂质;
步骤二:把测区框放在预先确定好的位置处,用手扶好,准备划线;
步骤三:将滑杆的两端圆球滑块分别搭在测区框两边的凹槽内,至上而下或至下而上稍微用力划垂直方向的线,尖头钢制划线笔就会在混凝土墙面上留下划痕;
步骤四: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至左而右或至右而左稍微用力划水平方向的线;
步骤五:滑杆分别在两个方向上划出距离均等的划痕,构成均等4×4的16个测点的测区,然后使用回弹仪对准测点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震(北京)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震(北京)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2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