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4439.3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8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力;李睿;戴越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8;H02J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王玮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配电网 源网荷 协调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分析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涵义,建立源网荷协调运行指标体系,构建源网荷协调运行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具体步骤为:1)分析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具体涵义;2)建立用于评价电网源网荷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建立源网荷协调运行优化模型;3)将蚁群算法和目标函数相结合,得出具体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可以提高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降低分布式能源发电的弃电率,使全网运行在一个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的状态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网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但是传统能源的短缺问题愈发严重,迫切需要电力市场不断开放以驱动电网朝着高效、灵活、智能和可持续方式发展,以适应未来的技术需求。可持续性是未来电网的基础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分布式电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接入与应用,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等。
目前电网侧尤其是配电网仍然存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不足、一次网架薄弱、自动化水平不高、调度方式落后以及用电互动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可再生能源的高度渗透,不利于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针对这些问题,在2008年国际大电网会议上提出了主动配电网概念,旨在解决电网兼容及应用大规模间歇式可再生能源,提升绿色能源利用率,优化一次能源结构等问题,使传统配电网由被动变为主动,以此适应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
主动配电网中源荷互动方面的研究极少,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消纳大量的可再生能源问题,达到调峰的目的,但目前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使用的是发电量跟踪负荷的传统控制模式,没有充分发挥负荷在电网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就没有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源荷互动”,缺乏对用户侧指标以及系统互动水平的考虑,不能反映系统源网荷运行水平,已经不适应智能电网协调运行的评价要求了。
因此,本发明专利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考虑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三个方面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通过建立全局优化指标体系,建立数学模型,用蚂蚁群算法求解该数学模型,从而解决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的顺序,对源网荷各侧的特性进行分析,包括分布式电源特性、柔性负荷、电网侧的柔性,给出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多目标协调运行的涵义;
步骤二、基于步骤一中的源网荷协调运行的定义,建立用于评价电网源网荷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步骤三、根据节约运行费用,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用户侧互动的需求,选取体系中的能源消耗、环境影响、需求侧响应成本的指标建立源网荷协调运行数学优化模型;
步骤四、将蚁群算法和数学模型相结合,根据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参数,对参数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蚁群优化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方法。
进一步,步骤一中,按照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的顺序,对各侧的特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包括分布式电源特性、柔性负荷、电网侧的柔性等;其次,对源网荷协调运行所包含的源源互补、源网协调、源荷协调以及网荷互动等各种交互模式进行了总结;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源网荷协调运行的涵义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进一步,步骤二中,明确了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其次,从电源侧指标、电网侧指标、用户侧指标以及互动水平指标等四个方面进行指标分析,而在构建各侧指标体系时,着重强调了安全、经济以及环保的水平;再次,对各个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最后,归纳得出用于评价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44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