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多种雷达与通信信号分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4693.3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8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杨晨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00 | 分类号: | H04L27/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姚兰兰 |
地址: | 2111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聚类分析 多种 雷达 通信 信号 分类 方法 | ||
1.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多种雷达与通信信号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雷达与通信信号BPSK、QPSK、16QAM以及单频信号SF做短时傅里叶变换,利用频率特性识别单频信号,提取每个时窗段最大频率的信息,再对其求均方差;
步骤2、在训练阶段设定分类门限值,并将此门限值运用到测试样本的分类,峰值频率的均方差小于门限值的为单频信号SF,大于门限值的为BPSK、QPSK、16QAM信号,以此将4种信号划分为SF信号和BPSK、QPSK、16QAM信号;
步骤3、对于所述BPSK、QPSK和16QAM信号,根据3种信号相位跳变的差异,可提取基于瞬时自相关实部的特征,利用瞬时自相关的实部输出得到BPSK、QPSK、16QAM信号的相位跳变情况,提取相位均方差作为一个信号识别特征,再根据3种信号在幅度上的差异,提取瞬时幅度均方差作为另一个信号特征;
步骤4、分别产生BPSK、QPSK和16QAM信号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结合聚类分析算法实现分类,在训练阶段,确定聚类簇数和初始均值中心,利用相位均方差和瞬时幅度均方差构建二维特征向量空间,结合聚类分析算法实现信号的分类,并得出最优均值;测试阶段,将最优均值作为测试样本的初始均值,最终有效分类出BPSK、QPSK和16QAM信号;
步骤3中,具体方法如下:
利用瞬时幅度均方差δ和相位均方差Φ区分出BPSK、QPSK和16QAM,这两种特征参数构成二维特征向量空间,其中:
是瞬时幅度的平均值,Si是信号经希尔伯特变换后的瞬时幅度,是瞬时相位的平均值,Zi是信号经瞬时自相关后的瞬时相位,瞬时自相关乘积公式如下:
B(n,m)=S(n)·S*(n-m) (5)
S(n)为信号,m为时延;δ用来区分信号是否含有幅度变化信息,Φ用来判断信号相位变化信息;
所述聚类分析算法具体采用的是K-means算法;
所述K-means算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1、输入样本集D,聚类簇数k,以及k个初始均值向量{μ1,μ2,...,μk}:样本集D由3类信号的瞬时幅度均方差δ和相位均方差Φ组成,聚类簇数k由信号类别决定;
步骤12、循环以下几步,直到达到停止条件:
a、按照距离最近准则进行归类:分别计算每个样本点到三个均值向量的距离,距离哪个均值向量最近,就把该样本点归到相应的簇Ci,i=1,2,3,其中Ci表示3类雷达与通信信号对应类别;
b、产生新的均值向量:重新计算各个簇Ci的均值向量,产生新的均值向量x表示对应簇中的样本点;
c、判断新旧均值向量有无变化,如果有变化就更新均值向量,新的均值向量取代旧均值向量,如果均值向量不再变化,就输出k个簇的划分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多种雷达与通信信号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具体步骤为:
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首先将单频信号与BPSK、QPSK和16QAM进行区分,将信号加滑动时间窗,并对窗内信号做傅里叶变换,得到信号的时变频谱,信号z(n)的短时傅里叶变换公式为:
N为采样点数,z(τ)表示每个时窗段内信号,τ为时延,g(n)为窗函数,最大频率的均方差公式为:
n由采样点数与短时傅里叶点数的商向下取整得到,表示时窗个数,是短时傅里叶变换后最大频率的均值,Pi表示第i个时窗段的最大频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多种雷达与通信信号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确定聚类簇数为3,初始均值中心为训练样本最大值最小值和的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469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