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刷机用防油墨粘层的油墨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5360.2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3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泰星纸袋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2 | 分类号: | B41F31/02;B41F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机 油墨 | ||
本发明公开了印刷机用防油墨粘层的油墨桶,其结构包括电机、油墨进管、外壳、固定座、输出口、防粘层装置、透明板,电机设于外壳顶部面板中央,电机贯穿外壳与防粘层装置机械连接,防粘层装置安装在外壳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刮刀环绕内腔内壁转动,可以将内壁上的粘结层刮除,避免了后期人工将粘层刮除,节省了人力投入,并且提高了油墨的利用率,利用研磨层与固定研磨座相配合,将油墨输出前再研磨一次,确保油墨的均匀性,并且可以将从内壁上刮除下来的粘结块研磨粉碎,保障油墨的均匀度,从而提高印刷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印刷机用防油墨粘层的油墨桶。
背景技术
印刷机在进行印刷前要先将油墨调配好,调配搅拌均匀后的油墨放置油墨桶中,并且油墨桶与印刷机相连接,通过油墨桶对印刷机提供油墨的供给,目前印刷机的油墨桶具有以下缺陷:
一、当停止印刷时,油墨仍未用完就会由于静置使得油墨的表层开始出现粘结现象,特别是与内壁相连接处,因此,当油墨再次使用时,由于油墨向下流,因此内壁上的粘层需要人工进行刮除,加大了工作量。
二、静置后的油墨会有部分沉积,并有加上刮除后的粘结块,会影响油墨再次使用时的均匀度,从而影响到印刷整体的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印刷机用防油墨粘层的油墨桶,其结构包括电机、油墨进管、外壳、固定座、输出口、防粘层装置、透明板,所述的电机设于外壳顶部面板中央,所述的电机贯穿外壳与防粘层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防粘层装置安装在外壳中,所述的输出口设于外壳底部面板中央并与防粘层装置相通,所述的外壳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座底部固定设有三个支撑脚,所述的透明板嵌在外壳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防粘层装置由电机转轴、防粘层机构、环形搅拌刀、研磨机构、内腔构成,所述的电机转轴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的电机转轴与防粘层机构机械配合,所述的防粘层机构与研磨机构相配合,所述的研磨机构安装在内腔底部,所述的研磨机构与电机转轴机械连接,所述的环形搅拌刀安装在防粘层机构与研磨机构之间并且环绕在电机转轴上与电机转轴机械焊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防粘层机构由轴承、连接杆、刮刀、倾斜缘构成,所述的连接杆设有两个并呈直线状设立,所述的连接杆与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连接杆与刮刀相连接的一端宽度大于与轴承相连接的一端,所述的刮刀与连接杆机械连接,所述的倾斜缘安装在刮刀靠近研磨机构的一端上,所述的刮刀与倾斜缘呈一体结构设立,所述的轴承被电机转轴贯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研磨机构由环形研磨块、输出通道、研磨层、固定研磨座、固定卡槽、卡杆构成,所述的环形研磨块被电机转轴贯穿并固定,所述的卡杆与电机转轴机械焊接,所述的卡杆设有两个并与电机转轴互相垂直设立,所述的卡杆与固定卡槽相卡合,所述的卡槽安装在环形研磨块内腔中,所述的研磨层安装在环形研磨块底部,所述的研磨层与环形研磨块之间设有一缝隙,所述的研磨层与固定研磨座机械配合,所述的输出通道贯穿固定研磨座并与输出口相通。
本发明印刷机用防油墨粘层的油墨桶,调配好的油墨通过油墨进管进入到油墨桶内腔中,并通过输出口输出使用,当停止印刷时而油墨仍未用完,静置使得油墨的表层与内壁相连接处开始出现粘结现象,当再次使用时,由于油墨从底部输出,因此油墨层下降,从而该粘层露出,通过电机转轴带动连接杆随之转动,并通过连接杆驱动刮刀随之同向运动,使得刮刀以电机转轴为中心绕内腔内壁旋转,从而将内壁上的粘层刮除,并掉落到油墨桶中,环形研磨块随电机转轴转动,研磨层与固定研磨座相配合,使得油墨通过固定研磨座时被研磨后方可通过输出通道输出使用,避免输出的油墨粘结影响印刷的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泰星纸袋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山泰星纸袋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53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