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合物快速合成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5514.8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1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武;郭琴;谷雪琴;付和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0/00 | 分类号: | B01J10/00;B01J19/18;B01J19/14;B01J4/00;C10L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合物 快速 合成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水合物快速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3)、进气管(7)、吹扫管(8)、水合反应器(9)、保温夹套(10)、冷剂管(11)、冷能供应系统(12)、水合物浆液外排管(13)、冷气收集管(14);
所述的水合反应器(9)设有保温夹套(10),通过进液管(3)、进气管(7)、吹扫管(8)、冷剂管(11)分别与储液罐(1)、储气罐(5)、氮气瓶(6)、冷能供应系统(12)连接,通过水合物浆液外排管(13)、冷气收集管(14)与水合物浆液外输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的水合反应器(9)包括水合反应壳体(16)、压力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旋转轮(19)、旋转壳体(20)、进液口(21)、第一排液喷头(22)、第二排液喷头(23)、第三排液喷头(24)、旋转杆(25)、弹簧(26)、连接座(27)、第一承压板(28)、第二承压板(29)、圆台挡块(30)、第一搅动件(31)、第二搅动件(32)、第三搅动件(33)、第四搅动件(34)、搅动伞(35)、排气喷头(36);
所述的水合反应壳体(16)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底部设有排气喷头(36),所述的旋转轮(19)安装在旋转壳体(20)内,所述的旋转壳体(20)设有进液口(21)、第一排液喷头(22)、第二排液喷头(23)、第三排液喷头(24),所述的旋转杆(25)上设有圆台挡块(30)、搅动伞(35)、连接座(27),所述的连接座(27)与弹簧(26)连接,所述连接座(27)的左边设第一承压板(28),连接座(27)的右边设第二承压板(29),所述的第一承压板(28)下设有第一搅动件(31)、第二搅动件(32),所述的第二承压板(29)下设有第三搅动件(33)、第四搅动件(34);
排气单元包括搅动伞(35)、排气喷头(36),所述的排气喷头(36)安装在搅动伞(35)下方;
所述水合物快速合成装置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准备
打开吹扫管(8)阀门,使用氮气瓶(6)对水合反应器(9)进行吹扫,排除内部空气,吹扫完毕后关闭吹扫管(8)阀门,然后打开冷剂管(11)阀门,冷剂在冷剂管(11)中流动,为水合反应器(9)提供冷量;
S2、水合物合成
打开进气管(7)阀门,储气罐(5)内的天然气进入水合反应器(9),当水合反应器(9)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打开进液管(3)阀门,储液罐(1)内的水经输水泵(2)增压后进入水合反应器(9)进行水合反应,采用周向、轴向自旋转搅动法进行无规律搅动,加速天然气水合物合成;
S3、水合物浆液排出
水位高度超过水合物浆液出口,水合物浆液经水合物浆液外排管(13)进入水合物浆液外输处理单元(15),水合物浆液外输处理单元(15)的气体经冷气收集管(14)回到水合反应器(9),液体经回液管(4)进入储液罐(1);
所述步骤S2中周向、轴向自旋转搅动法包括以下步骤:
K1、在周向自旋转系统中,高压水推动旋转壳体(20)内的旋转轮(19)转动,旋转轮(19)带动旋转杆(25)转动,第一承压板(28)、第二承压板(29)、第一搅动件(31)、第二搅动件(32)、第三搅动件(33)、第四搅动件(34)发生转动,搅动单元在水合反应体系进行周向搅动;
K2、在轴向自旋转系统中,高压水在第一排液喷头(22)、第二排液喷头(23)、第三排液喷头(24)的中心处呈水柱喷射流出,喷头四周呈雾状喷射流出,第一承压板(28)、第二承压板(29)在水流冲击下带动第一搅动件(31)、第二搅动件(32)、第三搅动件(33)、第四搅动件(34)向下运动,同时弹簧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搅动单元在水合反应体系进行轴向搅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合物快速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口(21)与第一排液喷头(22)、第二排液喷头(23)、第三排液喷头(24)的夹角分别为45°、90°、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合物快速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排液喷头(22)、第二排液喷头(23)、第三排液喷头(24)喷嘴形状相同,喷嘴中心分布7个直径为10~20mm小孔,周围分布若干直径为0.5~1mm的孔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551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