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5905.X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8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程浩;赵梦;杨宇明;王晴;喻德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C12N15/29;A01H5/00;A01H6/54;A01H6/20;A01H6/00;A01H6/8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徐冬涛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myb32 转录 因子 编码 基因 gmmyb32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的应用。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将构建的植物过量表达载体pMDC83‑GmMYB32在拟南芥的野生型中进行异源表达,发现过表达的植株在低磷条件下长势增强,生物量增加,主根长与地上部鲜重较野生型对照显著增加,表明该基因可以作为目的基因导入植物,通过增强植物长势,逆转植株的缺磷症状,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耐低磷能力。可见,本发明所述的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可在通过基因工程增强植物长势,逆转植株的缺磷症状,进而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耐低磷能力方面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的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讲涉及来源于大豆的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在增强植物长势,增加生物量,进而增强转基因植物耐低磷能力及产量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磷是植物必需的三大元素之一,磷供给不足将对植物的生长代谢产生不利影响。现实土壤中有效磷浓度远不能满足植物的需求,通常需施磷肥来补充磷供给。但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严重不足。目前植物对磷元素调控机制仍未完全解析。研究大豆耐低磷相关基因的功能,进一步探索大豆耐低磷机理对于提高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生产意义。
植物在缺磷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而植物也会呈现各种适应性反应来应对胁迫,如形态变化,生理生化变化及分子水平上基因表达调控的变化等。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这些对磷饥饿胁迫的适应性变化由植物体内复杂的信号调控网络调控,而相当数量的耐低磷的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在这些网络中处于调控中心的位置。转录因子能与下游基因的特异启动子结合来启动下游基因的表达或抑制,在低磷胁迫时,能激活正常磷条件下受抑制的磷饥饿诱导(Pi starvation-induced,PSI)基因,达到PSI基因的脱抑制,进而参与到植物对磷胁迫的适应反应中。
功能研究表明,MYB家族转录因子参与了植物次生代谢,激素和环境因子应答,并对细胞分化、细胞周期以及叶片等器官形态建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最近的研究也发现,MYB家族转录因子在植物积累花色素过程中,对果皮、果肉、叶片和花器官等各种颜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家族庞大的MYB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各个过程,它们的各种功能亟待发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个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抗逆性基因工程应用,该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导入植物,提高植物的耐低磷能力,以进行植物品种改良。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
大豆MYB32转录因子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
含有本发明所述的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的重组表达载体。
使用GmMYB32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时,可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加上任何一种增强型启动子或诱导型启动子。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物进行鉴定及筛选,可对所用植物表达载体进行加工,如在植物中加入选择性标记基因(GUS基因、萤光素酶基因等)。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角度考虑,可不加任何选择性标记基因,而通过逆境筛选转化植株。
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在通过基因工程增强植物长势,增加生物量,增强转基因植物耐低磷能力方面的应用;所述的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
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增加植物产量方面的应用;所述的大豆MYB32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MYB32,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59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的水稻成熟胚原位转基因方法
- 下一篇:用以防治昆虫害虫的组合物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