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碎磨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6084.1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6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常亮亮;孙明俊;何荣权;冯建伟;吴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23/14;B02C2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筛 给料机 依次相连 筛下料出口 中细碎 粗碎 矿仓 破碎机 球磨机 细碎破碎机 粉矿仓 给料斗 缓冲仓 预磨 第二给料机 高压辊磨机 筛上料出口 缓冲料斗 旋流器 原料仓 渣浆泵 细碎 矿产品 泵池 磨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碎磨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粗碎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原料仓、第一给料机、粗碎破碎机、粗碎矿矿仓、第二给料机和第一振动筛;中细碎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中碎前缓冲仓、第三给料机、中碎破碎机、中细碎矿矿仓、第四给料机、第二振动筛、细碎前缓冲仓、第五给料机和细碎破碎机,细碎破碎机与中细碎矿矿仓相连;预磨矿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粉矿仓、第六给料机、挤满给料斗、高压辊磨机、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和第三振动筛,粉矿仓与第一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和第二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相连,第三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与挤满给料斗相连;磨矿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球磨机、泵池、渣浆泵和旋流器,球磨机与第三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矿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碎磨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选矿领域,较为普遍的碎磨工艺主要分为两大类,半自磨工艺和常规碎磨工艺。其中,半自磨工艺主要以粗碎加SAB/SABC工艺为代表;常规碎磨工艺主要以(三/二)段(一/二)闭路工艺为代表。
近年来随着高压辊磨设备的兴起,以高压辊磨机为核心设备的碎磨工艺获得迅速发展。主要有高压辊磨机作为细碎设备的三段破碎工艺(多为开路或半闭路)和高压辊磨机作为超细碎设备的四段破碎工艺。无论是高压辊磨机的三段破碎还是高压辊磨机的四段破碎工艺,高压辊磨机均配置在碎矿最终产品矿仓前,为干式作业,工作制度与碎矿系统相同,非24小时连续作业,其产品粒度P80多为7mm。例如三山岛金矿和司家营铁矿均采用高压辊磨机作为细碎设备的三段半闭路工艺;金堆城钼矿采用常规三段一闭路+高压辊磨机(作为超细碎设备)开路的四段破碎工艺。
根据目前的生产应用情况,高压辊磨机作为细碎(或超细碎)设备的碎矿工艺(干式作业)存在以下缺点和问题:
一是目前的碎矿最终产品粒度P80均为7mm左右,没有充分发挥设备的能力,实现节能最大化;
二是存在边缘效应、闭路筛分、矿仓贮存及堵塞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含泥含水多的物料,适应性差。高压辊磨机开路破碎会存在边缘效应,会影响最终入磨物料的产品粒度。闭路破碎,存在打散、堵塞、筛分效率低等问题,且干式筛分还存在粉尘量大及粉矿贮存不利等问题。这也是目前生产实践中,很少采用高压辊磨机闭路作业的原因。而半闭路流程中,虽然可使辊面端部破碎效果较差的较大颗粒返回高压辊磨机进行再破碎,可一定程度减少边缘效应,但其碎矿效果与闭路仍有差距,不能实现充分的“多碎少磨”。
因此,现有碎磨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碎磨系统和方法。该系统通过将高压辊磨机设置于常规碎矿工序的粉矿仓后,采用闭路作业,与磨矿工序一同采用24小时连续工作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边缘效应、闭路筛分、矿仓储存及堵塞的问题,利于生产管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碎磨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系统包括:
粗碎单元,所述粗碎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原料仓、第一给料机、粗碎破碎机、粗碎矿矿仓、第二给料机、第一振动筛;
中细碎单元,所述中细碎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中碎前缓冲仓、第三给料机、中碎破碎机、中细碎矿矿仓、第四给料机、第二振动筛、细碎前缓冲仓、第五给料机和细碎破碎机,所述中碎前缓冲仓与所述第一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相连,所述细碎前缓冲仓与所述第二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相连,所述细碎破碎机与所述中细碎矿矿仓相连;
预磨矿单元,所述预磨矿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粉矿仓、第六给料机、挤满给料斗、高压辊磨机、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和第三振动筛,所述粉矿仓与所述第一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和所述第二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相连,所述第三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与所述挤满给料斗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60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