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铅膏冶炼炉尾气循环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6126.1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4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代辉;孙峰;朱庆勇;张万富;卢学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华鑫铅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B1/18;F22B1/28;F22G1/16;F28F13/00;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肖健 |
地址: | 23651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油 换热罐 导热 水罐 高温导热 油罐 粉尘过滤 循环泵 引风机 尾气循环利用系统 冶炼炉 导热油管 高温水管 汽管道 熔炼炉 预脱硫 再生铅 中温 烟囱 尾气 出风端口 进风端口 出口端 出气口 加压泵 进口端 膨胀阀 脱硫塔 贯穿 脱硫 穿过 输出 引入 | ||
一种再生铅膏冶炼炉尾气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引风机、粉尘过滤仓、高温导热油罐、导热水罐、高温油换热罐、循环泵,引风机的进风端口接至熔炼炉烟囱,引风机的出风端口接至粉尘过滤仓,粉尘过滤仓出气口通过管道引入熔炼炉烟囱输出的高温预脱硫尾气进入高温导热油罐,高温导热油罐下部通过管道引出低温预脱硫尾气输入脱硫塔脱硫;高温导热油罐和导热水罐内贯穿有导热油管,导热油管一端接至高温油换热罐,另一端分别穿过导热水罐、高温油换热罐接至循环泵的进口端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接至高温油换热罐;导热水罐上部一侧连接至高温水管一端,高温水管另一端经膨胀阀接至中温汽管道,中温汽管道一端贯穿高温油换热罐接至加压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尾气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铅膏冶炼炉尾气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再生铅厂大约有近300家,但上万吨规模的不多,小厂平均生产能力为1000吨/年左右。国内的再生铅厂家,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绝大部分厂家采用小型反射炉冶炼,一些小企业,个体户甚至采用原始的土炉土窑冶炼。具体冶炼方法是:将铅金属与铅渣灰混合进入窑炉冶炼,大量的低温即可熔化的铅金属和熔铸铅渣一起进行高温冶炼,冶炼过程中以烟煤为燃料,加入无烟煤和铁屑作为配料,每炉投料约2-4吨,平均煤耗560千克标煤/吨铅。这些规模小、产量低、工艺及环保设备简陋的再生铅厂,金属铅的回收率只有80%,综合能耗高达600kg标煤/吨铅,产生大量弃渣中高达8%以上的含铅无法得到再回收利用,锑等有色金属50%未回收利用。每年有十万吨计的铅流失或排放到环境中,严重地浪费了资源,消耗了能源。
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再生铅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走向生产规模化、工艺清洁无害化的良性发展之路。主要采用的工艺流程是:废旧电池→破碎分选→铅膏脱硫→短窑冶炼→精炼→产品。
再生铅膏冶炼时,其产生的尾气需要进行处理,在现有技术中熔炼炉产生的尾气直接进入脱硫塔,经过脱硫处理后直接放空,由于从熔炼炉出来的尾气温度高,携带大量的热能,现有技术并未对这些热能进行利用,使得资源出现了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余热利用率高,无污染物产生的再生铅膏冶炼炉尾气循环利用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再生铅膏冶炼炉尾气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引风机、粉尘过滤仓、高温导热油罐、导热水罐、高温油换热罐、循环泵,所述引风机的进风端口接至熔炼炉烟囱,所述引风机的出风端口接至粉尘过滤仓,该粉尘过滤仓的出气口通过管道引入熔炼炉烟囱输出的高温预脱硫尾气进入高温导热油罐,所述高温导热油罐下部通过管道引出低温预脱硫尾气输入脱硫塔脱硫;所述高温导热油罐和导热水罐内贯穿有导热油管,所述导热油管一端接至高温油换热罐,另一端分别穿过导热水罐、高温油换热罐接至循环泵的进口端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接至高温油换热罐;所述导热水罐下部一侧通过管接头接至常温水源,所述导热水罐上部一侧连接至高温水管一端,高温水管另一端经膨胀阀接至中温汽管道,所述中温汽管道一端贯穿高温油换热罐接至加压泵。
进一步的,位于高温导热油罐和导热水罐内的导热油管为盘管装结构,能够加大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的,位于高温油换热罐内的中温汽管道为盘管装结构,能够加大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的,在加压泵与高温油换热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电磁加热线圈,可以对管道内的水汽进行加热,在温度不够的实际采用电磁加热,使其升温,满足生产需要。
进一步的,所述粉尘过滤仓内设置有滤布,通过滤布对尾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将颗粒状的粉尘截留在粉尘过滤仓内。
上述系统的工作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华鑫铅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华鑫铅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6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