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6370.8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7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曾立伟;蔡卲瑜;薛芷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腔、发光区以及波长转换层。发光区以及覆盖其上的波长转换层设置于导光腔的一端,且导光腔自此端沿着一方向延伸。导光腔的最大厚度为第一数值;在导光腔延伸的方向上,发光区以及波长转换层的宽度的比值为一第二数值。当第一数值没有超过40毫米时,第二数值落在0.5至1的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具有导光腔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平面及曲面显示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例如是移动电话、个人穿戴装置、电视、电脑等电子装置中。然而随着解析度、窄边框等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显示装置内的光学设计也不断地受到考验。
以液晶显示技术为例,此类的非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像素本身需要以外部光源照射,而以控制像素对发光能量的穿透率或反射率来决定其亮暗程度。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表现与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模块息息相关。
现今所用的背光模块又还可以大致分为侧光式以及直下式两大类型;其中侧光式背光模块设计中,部分会采取无导光板的设计,此种设计形式会利用位于屏幕侧边以及背面的反射面来反射位于侧边的光源所发出的光,作为液晶像素所需的光源。同时,这些反射面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可作为混光空间(导光腔),提供这些光进行均匀的混光。然而,在显示装置薄型化的趋势带动下,显示装置的厚度随着不断降低时,上述的混光空间亦随之压缩,对于光提供的混光效果相对不足,因此这类侧光式背光模块所提供的背光容易产生色偏的现象。因此,如何提供具有良好画面品质的背光模块成为现在薄型化显示科技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可以减少显示画面上的色偏现象。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括光源装置以及导光腔,光源装置设置于导光腔的入光部。光源装置包括发光区以及波长转换层,波长转换层设置于发光区上。发光区发出的光经过波长转换层进行波长转换后形成照明光,导光腔的入光部接收此照明光。
导光腔包括出光面、反射面以及上述的入光部,其中入光部和出光面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且入光部位于出光面的一端以及反射面的一端之间。光源装置自入光部往反射面发出照明光,被反射面反射的照明光自出光面离开导光腔。
在出光面的法线方向上,出光面与反射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的数值为第一数值。在平行于出光面的虚拟参考面上,发光区的投影范围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波长转换层的投影范围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的比值为第二数值。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符合以下规则:
当第一数值没有超过40毫米时,第二数值落在0.5至1的范围。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中的波长转换层与发光区的设置可以与导光腔的厚度搭配,所以背光模块可以再不同厚度提供良好的面光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元件爆炸图;
图2A为发光区以及波长转换层的实施例仰视图;
图2B为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3A及图3B为第一实验范例的数据图;
图4A及图4B为第二实验范例的数据图;
图5A及图5B为第三实验范例的数据图;
图6A及图6B为第四实验范例的数据图。
其中,附图标记:
C 混光空间
d1、d2 方向
w1、w2、w3 宽度
100 显示装置
110 显示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63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