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纺织品耐磨性的纺织品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7944.3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3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梁锦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汇丰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D06M15/564;D06M15/263;D06M15/256;D06M15/227;D06M15/03;D06M13/188;D06M11/4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4 | 代理人: | 王丽霞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品助剂 耐磨性 纺织品 制备 改性水性聚氨酯 改性聚丙烯酸 纳米二氧化钛 耐磨耗性试验 氧化聚乙烯蜡 聚四氟乙烯 抗静电性 抗氧化性 力学性能 摩擦系数 其他材料 弯曲模量 织物表面 硅酮粉 滑爽性 环糊精 耐候性 润滑剂 透气性 相容剂 阻燃性 耐热 白油 疏水 柔软 添加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纺织品耐磨性的纺织品助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纺织品助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高纺织品耐磨性的纺织品助剂由以下原料制成:改性聚丙烯酸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硅酮粉、聚四氟乙烯、β‑环糊精、纳米二氧化钛、添加剂、润滑剂、相容剂、白油、氧化聚乙烯蜡。本发明提高纺织品耐磨性的纺织品助剂能够很好的提升织物的耐磨性,且提高织物的阻燃性、抗静电性、耐热耐候性、抗氧化性、疏水透气性、柔软滑爽性以及力学性能等,织物表面摩擦系数小,耐磨耗性试验比同类型其他材料高出40%周期,缺口冲击强度大于5KJ/m2,弯曲模量大于1400M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助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纺织品耐磨性的纺织品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助剂是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的化学品。纺织助剂对提高纺织品的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赋予纺织品各种特殊功能和风格,如柔软、防皱、防缩、防水、抗菌、抗静电、阻燃等,还可以改进染整工艺,起到节约能源和降低加工成本的作用。纺织助剂对提升纺织工业的整体水平以及在纺织产业链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现有的纺织助剂主要有精练剂、染色剂、匀染剂、柔软剂、毛效提升剂、涤纶低温染色载体、代用碱、CT粉、化纤油剂、高效退煮粉、双氧水稳定剂、除硅剂、起泡剂、起毛剂、固色剂等。
但是,常规的纺织助剂往往对于织物的耐磨度提升缺乏作用,即使添加有提升耐磨度的化学成分,其作用效果也不显著、所需剂量较大,不能满足纺织品实际生产的需求。
因此,研制一种提高纺织品耐磨性的纺织品助剂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纺织品耐磨性的纺织品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提高纺织品耐磨性的纺织品助剂,所述提高纺织品耐磨性的纺织品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改性聚丙烯酸脂20-32份、改性水性聚氨酯18-26份、硅酮粉3-6份、聚四氟乙烯1-3份、β-环糊精2-5份、纳米二氧化钛3-8份、添加剂0.5-2份、润滑剂0.3-1.6份、相容剂0.5-1.5份、白油2-5份、氧化聚乙烯蜡1-4份。
优选的,所述提高纺织品耐磨性的纺织品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改性聚丙烯酸脂23-30份、改性水性聚氨酯20-25份、硅酮粉3.7-5份、聚四氟乙烯1.5-2.6份、β-环糊精3-4份、纳米二氧化钛4-6份、添加剂1-1.6份、润滑剂0.7-1.2份、相容剂0.8-1.2份、白油3-4份、氧化聚乙烯蜡2-3份。
优选的,所述改性聚丙烯酸脂乳液为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脂。
优选的,所述有机硅为含氢硅油、羟基硅油、乙烯基硅油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方法为:向10重量份的水性聚氨酯中加入0.5重量份的偶氮二异丁腈、3重量份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控制温度为75℃反应5h,蒸出溶剂,得到改性水性聚氨酯。
优选的,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类润滑剂。
优选的,所述硬脂酸类润滑剂为硬脂酸钙、硬脂酸铝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相容剂为极性嵌段丁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中等分子量硅酮、单甘脂中的一种。
一种提高纺织品耐磨性的纺织品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个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汇丰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汇丰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7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