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电压产生器及其负电压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9125.2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0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祥;印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印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吴志红;臧建明 |
地址: | 51071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产生器 及其 检测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电压产生器及其负电压检测器。负电压产生器用以提供负参考电压。负电压产生器包括负电压检测器以及电压泵电路。负电压检测器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以及比较电路。第一电路用以接收负参考电压,且根据负参考电压产生第一电压。第二电路用以产生第二电压。比较电路耦接第一电路以接收第一电压,耦接第二电路以接收第二电压,且对第一电压及第二电压进行比较以产生控制信号。电压泵电路耦接负电压检测器以接收控制信号,且根据控制信号产生负参考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压产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负电压产生器及其负电压检测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负电压产生器都是先产生正值的设定电压,再通过其负泵电路将此正值的设定电压转换为负值的参考电压,以在其输出端提供负参考电压,其中负参考电压的电压绝对值等于设定电压的电压值。然而,上述的负电压产生器所产生的负参考电压的安定时间(settling time)会很长。此外,即使在安定时间之后,上述的负电压产生器内仍存在突波电流(spike current)。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负电压产生器及其负电压检测器,可降低负参考电压的安定时间以快速地提供稳定的负参考电压,且在负参考电压达到设定值之后,负电压产生器内无突波电流。
本发明的负电压产生器用以提供负参考电压。负电压产生器包括负电压检测器以及电压泵电路。负电压检测器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以及比较电路。第一电路用以接收负参考电压,且根据负参考电压产生第一电压。第二电路用以产生第二电压。比较电路耦接第一电路以接收第一电压,耦接第二电路以接收第二电压,且对第一电压及第二电压进行比较以产生控制信号。电压泵电路耦接负电压检测器以接收控制信号,且根据控制信号产生负参考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包括第一P型晶体管、第一电阻器以及第一电流源。第一P型晶体管的第一端耦接接地电压,且第一P型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负参考电压。第一电阻器的第一端耦接第一P型晶体管的第二端。第一电流源耦接第一电阻器的第二端以提供第一电压。第二电路包括第二P型晶体管以及第二电流源。第二P型晶体管的第一端及控制端耦接接地电压,且第二P型晶体管的第二端提供第二电压。第二电流源耦接第二P型晶体管的第二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P型晶体管的基体耦接第一电阻器的第二端。第二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器。第二电阻器的第一端耦接第二P型晶体管的第二端,且第二电阻器的第二端耦接第二电流源以及第二P型晶体管的基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器。第三电阻器的第一端耦接接地电压,且第三电阻器的第二端耦接第二P型晶体管的第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压大于第二电压时,比较电路产生控制信号以致能电压泵电路,致使电压泵电路根据电源电压来递增负参考电压的电压绝对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压等于第二电压时,比较电路产生控制信号以禁能电压泵电路,致使电压泵电路将负参考电压的电压绝对值维持在设定电压值,其中设定电压值小于电源电压的电压绝对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压泵电路包括时脉信号产生电路以及负泵电路。时脉信号产生电路用以根据控制信号以产生时脉信号组。负泵电路耦接时脉信号产生电路以接收时脉信号组,且根据时脉信号组以及电源电压产生负参考电压,其中负参考电压的电压绝对值小于电源电压的电压绝对值。
本发明的负电压检测器用以检测负参考电压。负电压检测器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以及比较电路。第一电路用以接收负参考电压,且根据负参考电压产生第一电压。第二电路用以产生第二电压。比较电路耦接第一电路以接收第一电压,耦接第二电路以接收第二电压,且对第一电压及第二电压进行比较以判断负参考电压的电压绝对值是否等于设定电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印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印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9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