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整体拼装大模板狭窄空间墙体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9590.6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0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整体 拼装 模板 狭窄 空间 墙体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整体拼装大模板狭窄空间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侧模上设置与对拉螺杆连接的内置螺栓,并在内置螺栓的外侧设置压力分散板;在外侧模的外侧设置拔杆连接板;在第一撑筋限位槽和第二撑筋限位槽之间设置第一撑筋,在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之间设置第二撑筋;在第一立柱的柱脚与楼板之间设置承压板、斜撑和拉筋;在第二立柱、内侧模与楼板相接处均设置竖向限位体;在已浇筑混凝土墙体内预设板底限位体,并在板底限位体与外侧模相接处设置柔性填充层;在外侧模与邻近的外侧墙体之间设置竖向外撑;外侧模采用滑模导向架进行拆除。本发明不但可以提升墙模支设和拆除的效率,而且可以提升模板支设的质量,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模板支设和定位精度高、模板结构整体性好、支撑体系现场拆装方便的基于整体拼装大模板狭窄空间墙体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领域,适用于狭窄空间墙体施工工程。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区域内部的建筑密集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建筑间距越来越小。在狭窄空间的模板支设问题逐步成为困扰当前工程建设、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瓶颈。
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空间狭窄部位墙体模板技术,包括将木丝板、木方、脚手管、山形件、对拉螺栓、螺母拼装成整体模板,采用起重机将外侧模板吊装到位,通过对拉螺杆等构件将内侧模板拼装,然后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最后拆墙体内、外侧模板,通过塔吊配合将整体模板吊出,该技术虽解决了狭窄空间墙体模板支设问题,但整体模板吊装施工难度大,整体模板安装定位精度难以保证;同时,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时,该技术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内外侧模板进行侧向支撑,墙体成型质量不易控制。
鉴于此,为提升狭窄空间墙体的施工质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价,目前亟待发明一种不但可以提升墙模支设和拆除的施工效率,而且可以改善模板支设的质量,还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基于整体拼装大模板狭窄空间墙体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可以满足狭窄空间墙体模板支设要求、而且可以提高现场施工效率,还可以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一种基于整体拼装大模板狭窄空间墙体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整体拼装大模板狭窄空间墙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外侧模和内侧模制备:在外侧模上设置与对拉螺杆连接的内置螺栓,并在内置螺栓的外侧设置连接筋体,在内置螺栓的外侧设置压力分散板;在外侧模的外侧设置拔杆连接板,在拔杆连接板上设置拔杆穿过孔;在内侧模的对拉螺杆穿过孔处设置补强钢管;在内侧模板面向第二立柱侧设置连接定位隼和第一撑筋限位槽;
2)板底限位体设置:在已浇筑混凝土墙体内预设板底限位体,并在板底限位体与外侧模相接处设置柔性填充层;
3)外侧模安装:将外侧模吊装至设定位置,并使外侧模的底部与板底限位体的柔性填充层紧密接触,校核内置螺栓的空间位置;
4)内侧模安装:将内侧模吊装至设定位置,在内侧模背离待浇筑墙体侧设置型钢补强支架,所述型钢补强支架由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第二撑筋、承压板和第一压重体组成;在第一立柱的柱脚与楼板之间设置承压板、斜撑和拉筋,在第二立柱面向内侧模侧设置第二撑筋限位槽,在承压板上设置第一压重体;在第一撑筋限位槽和第二撑筋限位槽之间设置第一撑筋;在第二立柱背离内侧模侧设置第一立柱,并在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之间设置第二撑筋;在第二立柱、内侧模与楼板相接处均设置竖向限位体;使对拉螺杆穿过内侧模的补强钢管;
5)竖向外撑设置:在外侧模与邻近外墙之间插入竖向外撑,将外侧模与邻近外墙顶紧,并紧固内侧模与外侧模之间的对拉螺杆;
6)待浇筑墙体混凝土浇筑:先校核外侧模和内侧模的位置和连接情况,再进行浇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采用小型振捣器进行振捣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95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墙保温层混凝土结构托架分格方法
- 下一篇:绿色屋面系统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