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人航天器对近地小行星探测并返回的轨道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0867.7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7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强;张柏楠;武江凯;王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陆鑫;延慧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人 航天器 小行星 探测 返回 轨道 设计 方法 | ||
1.载人航天器对近地小行星探测并返回的轨道设计方法,包括:
S1.根据目标小行星的第一轨道特性获取航天器与目标小行星的交会点;
S2.计算航天器逃逸地球并转移至地球-目标小行星过渡轨道时,地球的第一真近点角fe1;
步骤S2中包括:
S21.查询星历数据库,获取所述目标小行星运行至所述交会点的第一时间信息;
S22.根据所述第一时间信息计算距离秋分日的第一时间间隔T0;
S23.根据载人小行星探测的总任务时间上限Tm天,令航天器通过地球-小行星日心过渡轨道的飞行时间即第一过渡时间Tg在[1,Tm]的范围内遍历;
S24.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T0,所述第一过渡时间Tg和地球公转的角速率ωe获取所述第一真近点角fe1;
S3.根据所述第一真近点角fe1计算航天器逃逸地球并转移至所述地球-目标小行星过渡轨道的第一速度增量Δv1,以及航天器从所述地球-目标小行星过渡轨道与所述目标小行星交会的第二速度增量Δv2;
S4.通过查询星历数据库获取所述航天器飞离小行星并转移至目标小行星-地球日心返回轨道时,小行星的第三真近点角f3,以及计算所述航天器从所述目标小行星-地球日心返回轨道进入地球引力范围时,地球的第四真近点角fe4;
步骤S4中包括:
S41.根据航天器探测的总任务时间Tm选取航天器对所述目标小行星探测的探测时间Ts;
S42.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T0和所述探测时间Ts获取所述第三真近点角f3;
S43.令航天器飞离目标小行星并沿目标小行星-地球日心返回轨道的飞行时间第二过渡时间Tf在[1,Tm]的范围内遍历;
S44.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T0、所述探测时间Ts和所述获取所述第二过渡时间Tf获取所述第四真近点角fe4;
S5.根据所述第三真近点角f3和所述第四真近点角fe4计算所述航天器飞离所述目标小行星转移至所述目标小行星-地球日心返回轨道的第三速度增量Δv3,以及所述航天器从所述目标小行星-地球日心返回轨道进入地球引力范围时,所述航天器再入大气的再入速度ventry;
S6.计算所述航天器的总速度增量Δv和总飞行时间T,采用遍历法得到的所有轨道计算结果中,校核其飞行总时间、再入地球大气速度的约束满足要求的结果中,选出任务总速度增量Δv最小的轨道设计结果作为轨道设计结果及方案,所述航天器的总速度增量Δv满足:
△v=△v1+△v2+△v3,
其中,Δv1为第一速度增量,Δv2为第二速度增量,Δv3为第三速度增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包括:
S11.根据所述星历数据库获取所述目标小行星的第一轨道特性,确定所述航天器与所述目标小行星交会时的月份和日期区间,其中所述第一轨道特性包括小行星公转轨道的第一轨道半长轴a、第一轨道偏心率e、第一轨道升交点黄经Ω、第一近心点幅角ω;
S12.根据所述星历数据库,获取符合所述航天器与所述目标小行星交会时的月份和日期区间中所述目标小行星的第二真近点角f2;
S13.根据所述第二真近点角f2获取所述交会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未经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08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卷积算法的拼花导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天地往返飞行器全轨迹的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