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2544.1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7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方明;毛秦钟;钱志挺;徐士民;李伟;张中彩;封日升;吉同棕;王寅峰;吴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都海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5;H01M4/525;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张玲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镍 锰酸锂正极材料 制备 锂离子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低温烧结 高温烧结 共沉淀法 湿法包覆 修复工艺 循环性能 前驱体 掺杂 存储 合成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然后通过低温烧结掺杂、湿法包覆、高温烧结修复工艺,获得循环性能好、长存储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核心技术环节,其中正极材料的优劣更是制约动力电池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增加以及国家补贴的逐渐降低,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2016年6月,科技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等10个重点专项,在新能源汽车专项中,对于动力锂电池的考核指标如下:
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考核指标:2020年,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1500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等达到国标要求;年生产能力≥2亿瓦时,产品累计销售≥3000万瓦时或装车数量≥1000套。
如今,高克容量、高电压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市场的需求。正极材料也从最初的NCM111向NCM523、NCM622,以及NCM811、NCA方向发展。提高正极材料中镍含量,同时降低钴含量,能够在提高材料克容量同时降低原材料成本,因此,高镍正极材料是提升正极材料企业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正极材料企业的竞争高地。
高镍正极材料主要存在循环性能差、存储能力差、压实密度低等问题。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三元前驱体材料,然后高温固相掺杂降低材料阳离子混排程度,提高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首次充放电效率;以及中低温包覆的方法,减少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界面反应,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存储能力。
本发明专利针对“高镍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差、存储能力差、成本高的特点,探究一种高效的、低成本的方法,改善高镍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存储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开发一种低成本、高容量、长循环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然后通过低温烧结掺杂、湿法包覆、高温烧结修复工艺,获得循环性能好、长存储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镍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可溶性镍盐、锰盐、碱金属氢氧化物与氨水搅拌混合,在反应釜中进行恒温共沉淀反应,然后经过固液分离、陈化,离心分离、烘干得到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
S2.将氢氧化锂、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氧化物添加剂混合,在富氧气氛条件下,进行高温烧结,得到球形高镍锰酸锂二元正极材料;
S3.将可溶性钴盐与磷酸盐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进行机械搅拌直至有浅红色沉淀产生,然后加入高镍锰酸锂二元正极材料继续搅拌、过滤、烘干,即为包覆后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S4.在氧气氛条件下,将包覆后的正极材料进行中低温烧结,获得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可溶性镍离子与锰离子的摩尔比为1:1~10:1;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的平均粒径D50:8~12um。
具体地,所述S1中氨水浓度:0.1~0.6mol/L;所述镍离子、锰离子的总浓度为0.5~2.0mol/L;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为NaOH;搅拌速度:500~2000r/min;共沉淀反应温度:20℃~60℃,反应pH值:10~13;陈化时间:10~48h;烘干温度:100℃~150℃,烘干时间:2~24h。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富氧气氛的体积浓度:50%~99%;所述高温烧结的条件:温度500℃~900℃,保温时间10~3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都海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都海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25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