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进入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2650.X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4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0;G07C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廖苑滨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录入 静脉 人机界面单元 数据处理单元 特征值对比 静脉图像 安全进入系统 对比结果 数据库单元 特征值提取 安全领域 安全识别 对比数据 个人信息 获取单元 传入的 输入指 存储 反馈 返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进入系统及方法,属于安全领域,包括人机界面单元,用于供用户输入指静脉录入模式和查看录入对比结果数据;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人机界面单元传入的指静脉录入模式,对指静脉图像进行处理和特征值提取,发出特征值对比请求,把提取的特征值与预选录入的指静脉特征值对比,返回对比结果传给人机界面单元;指静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手指上的指静脉图像,并把指静脉图像传给数据处理单元;及数据库单元,用于存储预先录入指静脉特征值,根据数据处理单元的特征值对比请求反馈相应的对比数据。通过使用顺序多次录入模式和单次录入模式的识别的技术,从而达到一种更安全识别个人信息并进入系统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付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进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静脉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其通过对手指或手掌中静脉图像进行活体识别来达到识别认证的目的,具有高度防伪、活体检测、精准度高、便于操作等特性。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安全性、先进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一种安全且便捷的系统,目前一些系统比如保险柜系统,储存柜系统,汽车系统等都使用上了密码,高级的则使用上了指静脉识别,传统的指静脉识别技术都是通过前期记录单个指静脉并保存用户的模板数据,匹配成功后用户便可拥有权限进入系统,这种识别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当事人处于昏迷或者熟睡状态,非常容易就被进行盗窃,通过黑客技术的抓取数据和进行破解都是有可能的,一种安全进入系统及方法使用顺序多次录入模式和单次同时录入不同特征的模式出现成为了一定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公开一种安全进入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指静脉识别进入系统安全性不够的问题,本发明在使用顺序多次录入模式和单次录入模式的识别的技术,从而达到一种更安全识别个人信息并进入系统的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安全进入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
人机界面单元,用于供用户输入指静脉录入模式和查看录入对比结果数据;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人机界面单元传入的指静脉录入模式,对指静脉图像进行处理和特征值提取,发出特征值对比请求,把提取的特征值与预选录入的指静脉特征值对比,返回对比结果传给人机界面单元;
指静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手指上的指静脉图像,并把指静脉图像传给数据处理单元;
及数据库单元,用于存储预先录入指静脉特征值,根据数据处理单元的特征值对比请求反馈相应的对比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
图像滤波模块,用于对指静脉获取单元传入的指静脉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图像;
图像二值化模块,用于接收图像滤波模块传入的滤波图像,对滤波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图像数据,
图像浮点转化模块,用于接收图像二值化模块的传入的二值化图像数据,对二值化图像数据进行浮点型数据转化,得到浮点型图像数据;
图像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接收图像浮点转化模块传入的浮点型图像数据,并对浮点型图像数据进行特征值提取,得到静脉图像的特征值;
及特征匹对模块,用于接收图像特征提取模块传入的特征值,根据人机界面单元传入的静脉录入模式向数据库单元发起特征值对比请求,把特征值与数据库单元返回的对比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反馈给人机界面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指静脉获取单元包括
光照模块,用于发出红外光照,对手指进行照射;
及静脉拍摄模块,用于对光照模块照射的手指部分进行拍照,得到指静脉图像,并把指静脉图像传给图像滤波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库单元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26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