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4260.6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2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玲;辛磊;韦岩松;覃拥灵;覃勇荣;覃国乐;谢彦军;许仁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池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5463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植物 微生物 联合 修复 污染 土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的筛选,获得耐砷性强的植物风车草和耐砷性强的微生物腐生葡萄球菌,然后将耐砷性强的植物风车草种植于重金属砷污染的土壤中,并在砷富集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加入耐砷微生物腐生葡萄球菌,常规培养、浇水、保湿,利用砷富集植物对砷的吸收作用和耐砷微生物的强化作用联合修复富集土壤中的砷,重复上述过程可达到修复尾矿区砷污染土壤的目的。本发明土壤修复方法效果好,费用低,易于管理操作,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全球范围内所关注的环境问题,据资料显示,全国土壤重金属总的超标率为16.1%,主要是镉、镍、铜、砷、汞、铅六种重金属的污染。其中,砷是一种有毒且致癌的化学元素,分布非常广泛,土壤中砷主要来源为农业和工业,对环境和动植物具有极大的危害,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引起人体的慢性中毒,因此砷污染已经成为危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土壤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砷在土壤中具有隐蔽性、累积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对土壤肥力、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及人类健康存在极大的危害,因此,土壤砷污染的修复迫在眉睫。
以往砷污染的处理方法是改变耕作方式、水洗土壤以及添加拮抗剂、改良剂等化学术,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且工程量大、耗时费力,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砷造成的危害。生态修复技术克服了以上缺陷,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则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生物修复技术,可充分发挥植物与微生物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杜绝二次污染,最终达到彻底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砷污染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研究的植物多集中在蜈蚣草,而对风车草的研究则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砷污染土壤中种植砷富集植物风车草,将腐生葡萄球菌CP3制备成菌液,在风车草种植7天后,将菌液灌根接种在砷富集植物风车草根际土壤中,每千克土壤接种菌液15~20mL,接种1~3次,利用砷富集植物风车草对砷的吸收作用和耐砷细菌腐生葡萄球菌CP3的强化作用联合富集土壤中砷。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砷富集植物风车草通过以下方法筛选得到:
选取砷污染地区长势良好的草本植物鬼针草、南艾蒿、蜈蚣草、风车草、藜、苦荬菜、藿香蓟、木芙蓉、砖子苗、大叶醉鱼草、苎麻、灯芯草和飘拂草属,连根带土一并挖起;将各草本植物与各草本植物上的根际土壤分离,分别得到各草本植物材料和各土壤样品;将各土壤样品和各草本植物材料分别进行预处理,测定各土壤样品的pH,对各土壤样品和各草本植物材料中砷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各草本植物材料对砷的迁移率和富集率,根据测定结果,筛选出耐砷性最强的草本植物风车草。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耐砷细菌腐生葡萄球菌CP3通过以下方法筛选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池学院,未经河池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4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