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实时会话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4405.2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1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易流平;王庆元;薛姣;杨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5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安琪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中心 分布式 实时 会话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实时会话管理方法,基于数据发布‑订阅模型实现点对点会话和群组会话管理、应用业务数据按需共享与实时可靠传输控制、数据按序分段实时传输与重组控制等。本发明为建立基于会话的应用业务信息交互提供支撑,以提高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效率,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时应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实时会话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硬件资源不断提高,异构网络环境下的实时应用系统承载的业务数据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数据的组织形式和展现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以美军为代表的军用技术全球领先的国家,在各军种指控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中引入以数据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大量采用松散式的数据发布-订阅模型,用于解决信息系统针对多变网络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和应用业务数据的紧耦合问题,较少考虑面向用户的多类型应用业务数据的综合展现问题。传统的实时应用系统,以时间为轴线,以发送者和接收者为中心,采用类邮箱的信息收发管理与展现方式,这种显示方式不利于收发双方之间频繁的信息交互。
在国内外的民用信息系统领域,自互联网普及以后,特别是自移动智能手机诞生以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基于会话模式的即时通信系统,国外以skype、whatapps为代表,国内以微信和飞秋最具代表性,这类应用系统都实现了文字、文件、音视频等多种数据的即时共享,这种基于会话的信息交互模式同样也非常适用于实时应用系统领域。但互联网即时通信产品多大数都是基于中心式的信息推送方式,严重依赖核心骨干网络和固定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并不适用于复杂多变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系统。而飞秋等局域网通信产品主要是基于有线局域网提供文件共享能力,无法实现与异构网络环境下各种无线网络传输协议的适配,不支持与现有信息系统的插件化集成,以及与其他功能软件的关联操作。
鉴于此,为满足实时应用系统使用需求,通过借鉴美军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和民用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数据为中心,基于主题的群组管理和信息按需共享,适用于分布式实时应用系统的会话管理方法,该方法借鉴和学习了国内外以数据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数据发布-订阅模型,基于会话模式的群组管理等设计理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实时会话管理方法,能够提高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效率,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实时会话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于数据发布-订阅模型的点对点和群组实时会话管理;
(2)基于数据发布-订阅模型的应用业务数据按需共享与实时可靠传输控制;
(3)基于数据发布-订阅模型的数据按序分段传输与重组控制。
优选的,步骤(1)中,基于数据发布-订阅模型的点对点和群组实时会话管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点对点实时会话管理;依托数据发布-订阅模型,实现点对点实时会话创建、消息收发、存储管理等过程控制;以分区号为标识,实现数据消费者与写入器之间的自动匹配;数据订阅者创建数据消费者时,将本节点ID作为分区标识符绑定到阅读器上,以接收所有发送给本节点的点对点会话消息;数据发布者发布点对点会话消息时,将目的节点的ID作为分区标识符绑定到数据生产者上,并根据会话节点的不同,动态修改分区标识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44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