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筛选产生河豚毒素微生物菌株的方法及所用的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896896.4 申请日: 2018-08-08
公开(公告)号: CN108977505B 公开(公告)日: 2022-03-22
发明(设计)人: 杨桥;张晓玲;穆军;蒋志伟;张若男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41 分类号: C12Q1/6841;C12Q1/6834;C12Q1/04;C12N15/11
代理公司: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地址: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快速 筛选 产生 河豚毒素 微生物 菌株 方法 所用 地高辛 标记 dna 探针
【说明书】:

发明涉及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筛选产生河豚毒素微生物菌株的方法及其所用的地高辛标记DNA探针,该方法使用的探针是与待测DNA碱基互补的254个碱基长度的单链DNA,探针3′端被地高辛标记。通过菌落原位斑点分子杂交,该探针可特异性检测待测菌株DNA样品中有否有河豚毒素合成sxt基因核酸的存在,筛选出产毒阳性菌株。本发明涉及的方法利用菌株DNA原位提取物进行菌落斑点杂交,可在8‑10小时内完成96个样品筛选。本发明的方法快速,特异性强且准确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筛选产生河豚毒素微生物菌株的方法及其所用的地高辛标记DNA探针。

背景技术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河豚及其它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小分子非蛋白生物碱神经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其毒性比氰化物高一千多倍,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TTX对头痛、关节炎、破伤风、霍乱、伤寒、哮喘、百日咳、晚期癌症等疾病均有一定疗效。河豚毒素有望被开发为首选麻醉剂与戒毒剂。作为镇痛剂,其镇痛作用是吗啡的3 000倍,比普鲁卡因和可卡因强10万倍。而作为戒毒剂,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用TTX戒毒的有效率达98%。TTX具有较强的局麻作用,在所用剂量未发现毒性反应,且无使用依赖性。目前,TTX的获得主要通过对有毒河豚内脏如卵巢、脾脏、肝脏、血液、精巢等提取制备而来。该方法费时、费力、成本高,且所获TTX量有限。海洋细菌是产TTX的另一个来源。其具有具有易培养、代谢调控相对简单等特性,因此,利用产毒海洋细菌发酵制备TTX,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关键是产毒菌株的快速筛选。其可通过代谢产物化学分析来实现,不仅工作量大、周期长,且化学分析所用毒素标准品价格昂贵、分析成本高。而目前尚无产河豚毒素菌株的快速筛选技术。

马春燕,刘松,陆豫,等.鄱阳湖野生河豚鱼体内河豚毒素产生菌的分离鉴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12):001766-1776.一文中通过小鼠实验、薄层色谱、质谱分析及荧光分光光度法确认TL-1菌株发酵液中含河豚毒素。24℃培养5d,通过活性炭柱、凝胶柱从TL-1 发酵液中分离河豚毒素粗毒液。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分析鉴定,表明该菌属于花域芽孢杆菌属。其整体方法繁琐,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其检测鉴定的效率十分低下。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无法对能够产生河豚毒素(TTX)的菌株进行快速筛选,仅可通过代谢产物化学分析来实现,不仅工作量大、周期长,且化学分析所用毒素标准品价格昂贵、分析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筛选产生河豚毒素微生物菌株的方法,通过探针标记能够快速对大量混杂的菌株进行筛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方法进行筛选的地高辛标记DNA探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筛选产生河豚毒素微生物菌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待检测菌株单菌落点于硝酸纤维素膜制成待检膜,对待检膜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DNA 膜,将所得的预处理DNA膜置于杂交液中,在40~45℃条件下培育40~50min,得到预杂交液;

2)将地高辛标记的DNA放入沸水中处理8~12min后置于冰浴中冷却,得到标记DNA溶液,取标记DNA溶液加入至步骤2)所得的预杂交液中配制混合液,所用标记DNA溶液与预杂交液的体积比5:(1.2~1.8),混匀静置后将混合液中的膜体取出得到二次处理DNA膜;

3)将步骤3)所得的二次处理DNA膜加入至杂交液中,并加入地高辛标记DNA探针,于 40~45℃下作用45~60min,随后将膜去除放至盛有2×SSC溶液的容器中洗涤1~3次,每次3~7min,得到三次处理DNA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8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